第311章 祥興七年

 絕不是什麼過年了去集市上扯來二尺紅頭繩當作新年禮物。

 租種別人的地,交付租金本來是理所應當的,但交租子的方式,怎麼收,收多少,那可不是佃戶說的算了。

 一債未完再添新債,形成一種死循環,賣兒賣女都是常事,慘絕人寰。

 這便是趙昺堅持要定下“祥興十條”的原因,必須最大程度保障佃戶的生存環境。唯有此,才能爭取最底層普通百姓的人心。

 “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

 “唉……”

 看著已經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12歲生日,趙昺並沒有多少快樂可言。

 為了皇家的臉面,為了孃親楊太后能高興高興,此時的趙昺也只能強作歡顏。

 “小桔燈。”趙昺喃喃自語道。

 一盞微弱的小桔燈,足以成為照亮黑夜的驕陽,堅不可摧,無人能敵。

 民生多艱難,黔首何其苦。

 雖然在大宋控制的區域內,百姓們的生活已經逐漸好了起來,但趙昺仍不滿意。

 “小桔燈!”

 “朕應當成為那一盞微不足道的小桔燈,黑夜裡,照亮大宋的黎民眾生。”

 歷史上趙昺於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稱帝,同年五月改元“祥興”,次年也就是祥興二年農曆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滅亡。

 祥興七年,公元1284年。

 續命,續命!

 隨著趙昺來到這裡,已經強行為“大宋”續命五年之久。

 民生,得一件一件的辦,一步一步的來。

 新的農業政策已經實施三年,而經過的三年時間,整個廣南東路那些新開墾的荒地也逐漸有了肥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瓊州,大宋科學院在新品種培育方面已初見成效。得益於良種、土化肥等技術條件的提升,農業產量再次得以提高。

 隨著優質種子的成功培育,以及近年來減租降息政策的實施,老百姓的壓力大幅降低,家家戶戶逐漸有了餘糧。

 百姓有餘糧,朝廷的糧庫也充實起來。

 歷史,再一次驗證了那句老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除了農業,教育事業也在蓬勃發展著。如今的大宋學堂更加完善,從原來只有小學,到現在的中學,太學(相當於後世的大學)應有盡有,官辦學校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地開花。

 然而,每一次考試季,大人們都頗為操心。孩子考試好的,大人們的心情頗為順暢;孩子考試不好的,大人們顯得愁眉苦臉,唉聲嘆氣。

 學校門口,偶爾傳來陣陣聲淚俱下,歇斯底里的哭喊聲,成年人的崩潰果然就在一瞬間。

 緊接著就聽見一陣噼裡啪啦的響聲,以及孩童們的嚎啕大哭聲。

 可憐天下父母心……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轉瞬間,祥興七年之秋已至,微風輕拂,金風送爽。夏日的酷熱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秋日的涼爽。

 不出意料,大宋的糧食再一次獲得大豐收。

 又是一年五穀豐登。

 六韜《武王問太公曰》:“戰勝於外,功立於內,吏遷士賞,百姓歡悅,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熟,社稷安寧。”

 可見農業大豐收在封建王朝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