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479章 負隅頑抗

 “司馬遷早就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類就是為逐利而生、為逐利而死。這世上,哪有什麼道不同不相為謀?只要利益分配合理,沒有談不攏的合作。”姚濤望著陳長安淡然一笑。 

 又繼續說道:“想我放了韓思瑤,可以,跟我聯手打天下。只要你放下成見跟我合作,我可以確保你在40歲成為省部級,50歲擠入權力巔峰的梯隊。人在宦海中浮沉,不就是為了抵達彼岸?你沒理由拒絕我。” 

 “狂得沒邊!” 

 面對姚濤這種不知所謂的言論,陳長安感覺又好氣又好笑。 

 戰國時期的法家思想,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的理念!姚濤這傢伙移花接木,用這套思想來實現“富姚強兵”的目的。 

 一門心思發展壯大姚系集團的實力,以鞏固自身的權力。 

 似有大智! 

 而比較可笑的是。 

 姚濤並沒有意識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人沉浸於‘術’的層面,光顧著玩陰謀手段時,終將逆‘勢’而為,被“法”所噬。 

 法、術、勢,這三個字是法家思想的核心。 

 法是明面上的規則和制度,法不向權貴低頭,制止民眾做惡,這是法家思想的基本理念,講究賞罰分明。 

 勢,就是權力和威勢,以及形勢的變化。 

 而暗地裡用“術”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權力”用活,掌控形勢的變化,以便讓“法”得到有效的執行。 

 “法”是基礎,“術”是手段,“勢”是保障。 

 這三者缺一不可。 

 現在姚濤這傢伙,自己已經是通緝犯,整個“姚系集團”都處於搖搖欲墜的危境之中,大廈崩塌,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說白了就是大勢已去,無力再掌控形勢的變化。 

 在失去保障的情況下,被法制裁,將不可避免。 

 作為一個法家思想的崇信者。 

 姚濤應該也清楚這一點。 

 而他在深知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還在這口若懸河地給人畫大餅,大言不慚地許諾他人40歲成為省部級,50歲擠入權力巔峰的梯隊! 

 無非是黔驢技窮,想逮根救命稻草再掙扎一下。 

 考慮到韓思瑤還在這傢伙手上。 

 陳長安耐著性子表示無奈:“姚公子,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沒有力挽狂瀾的本事。你把力挽狂瀾的希望寄託在我身上,這等同於病急亂投醫,最後肯定活不了。你想想看,你家老姚都保不了你,我一個小市長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