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 作品

第四十六章 七七事變爆發

 日軍發動炮擊後,第29軍司令部立即向前線官兵發出命令:“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

 在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後,王冷齋向日軍帶隊的櫻井等人嚴切質問,並聲明日軍首先開槍破壞大局,應負釀成事變的責任。櫻井等說開槍或出誤會,當努力於此事的調解,勿使擴大。

 日方雖然這麼說,但很快再次向中方射擊,並且以迫擊炮轟擊城內,命中專員公署,房屋大部被毀,幸虧專署及縣府人員此前迅速遷往安全地點辦公,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中日雙方戰至下午6時左右,營長金振中及保安大隊隊副孫培武都負了傷。

 就在宛平城遭受戰火的時候,宛平城外,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激戰。盧溝橋北側,有一座鐵路橋,它是連接南北鐵路的交通要道。當天,日軍也對鐵路橋發起了猛攻,當時中國的守軍不足百名,而日方隊伍卻有五百人之多。經過殊死搏鬥,八十名守軍全部壯烈犧牲。

 至8日夜間,戰事更為激烈,29軍組織了大刀隊奔赴盧溝橋,與敵軍進行白刃戰。經過宛平城內外軍民的同心合力,日軍遭受重創,戰事才暫告停止。

 日軍在盧溝橋的侵略行為,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也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堅守二十餘天 宛平終失陷

 此時的日軍一邊增援兵力,一邊玩起了“緩兵之計”。

 7月9日凌晨4時,王冷齋接到北平電話說:松井(日軍的北平特務機關長)來電稱失蹤日兵業已尋到,現在可以和平解決,雙方已商定停戰三項辦法:(一)雙方立即停止射擊;(二)日軍撤退至豐臺,我軍撤向盧溝橋以西;(三)城內防務除宛平原有保安隊之外,由冀北保安隊擔任,人數限300人,定於本日上午9時左右到達接防,並由雙方派員監督撤兵。

 當接防的保安隊到達宛平城後,王冷齋即刻將防務分配完畢。這時日軍旅團長河邊正三要求率幕僚入宛平城慰勞,王冷齋一口回絕。

 當天入夜後,經王冷齋查明,城外鐵路涵洞處還隱藏著並未撤離的日軍,而且撤離後又回來的士兵,數目也不少。王冷齋加強了宛平城裡的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