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47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嚴氏笑著道:“這盛京城,跟咱們三姑娘年紀相仿的公子也不少,戶部尚書家的公子、定遠侯府的公子……我記得勇毅侯府的公子也是十四五歲。”

 楚沂這個年紀,往上看往下看都成的,往上看十五六歲的,再大一些十七歲也成。有些世家公子,想著先立業後成家,婚事自然比旁人晚一些,並非為人不好。

 楚沂今年才十三歲,在嚴氏看來,可以慢慢挑著,她的夫婿比她大個三四歲都成。

 問嚴氏的是靖國公夫人,其庶子年方十五,也在松山書院讀書,如今到了議親的年紀,這便來探嚴氏的口風了。

 問得很隱晦,先是給嚴氏道喜,然後才說——你們府上的門檻兒都快被媒人給踏平了吧,我可是聽人誇了好多次三姑娘呢。

 這外人自是看了楚沂好才過來問的,不過嚴氏打算再挑挑,靖國公府的庶出公可以作為考慮,但不是非他不可。

 跟靖國公府的庶出公子一比,家世兩家相當,但楚沂的容貌氣質自然都在靖國公府公子之上。

 嚴氏想著,楚沂性子好,外人都看在眼裡,又有當家主母的風範,高嫁也不是不成。

 如今她年紀還小,日後再多些東西傍身,婚事就更好說了。

 嚴氏的孃家是書香門第,雖說家風清正,不過家世上比起楚國公府還是差了些許。孃家的那些侄子,嚴氏就不考慮了。

 嚴氏是這樣打算的,找一個勢頭正好的侯府伯爵府,讓楚沂嫁給府上的嫡出公子。楚沂嚴氏是放心的,只要夫君上進,日後慢慢經營著,興許爵位還能再升一升。這樣一來,比嫁給公爵府的庶出公子要強。

 嚴氏自然也想讓楚沂嫁給公爵府的嫡出公子,不過盛京城跟楚沂年紀相仿的貴女也不少,像楚欣那樣性子的畢竟是少數,別人也在挑,什麼都會看,不能指望全看中楚沂。

 做母親的總想為兒女考慮,嚴氏是覺得低一些的家世,楚沂也能把持得住。如今國公府都能慢慢管著,等到日後只會更聰慧通透。

 陳嬤嬤對這些公子知之甚少,她道:“都是些青年才俊,夫人可以慢慢挑慢慢看,總歸三姑娘年紀還小,這婚事上是不著急的。”

 嚴氏笑了笑,“你說的也在理,你看還想著玩花弄草,估計在這上頭也沒上心,慢慢來吧,到明年才十四歲,等明年也不晚。”

 嚴氏對楚沂放心,楚沂做事穩重,不用她擔心,如今只要出門赴宴,跟著其他貴女說說話就好。

 嚴氏如今愁的是長女。

 從前是盼著楚瑾從佛堂出來,如今她終於從佛堂出來了,嚴氏又開始盼著別的,希望她成親,希望她日後好好地,能有所依靠。

 不然等她百年之後,誰照顧這個女兒。

 嚴氏沒想過讓兒子兒媳照顧,現在看一家和睦,但時間久了,總會生出矛盾來。

 楚瑾十九歲了,這個年歲在盛京已經算得上是老姑娘了。別人在這個年紀都已成親,孩子興許都有兩三個,想找年歲相仿之人結親很難。

 楚國公提過這事兒,一天夜裡跟她

 說()?(),

 有個將軍18()_[(.)]18418♀?♀?18()?(),

 夫人死了()?(),

 可以讓楚瑾嫁過去做填房。

 下頭也沒孩子()?(),

 日後府上都是自己的。

 這是楚國公能想到的最合適的婚事,那將軍二十五歲,先夫人死後好幾年沒續娶,戰功赫赫,跟著趙王殿下做事,是其麾下的一員猛將。

 日後誥命也有,什麼都有。

 楚國公覺得,這個歲數,從前又有那樣的事,雖然有說是為了替祖母祈福,但也都知道當初因何去了佛堂。

 都這樣了,還挑什麼呢,該趁著出來趕緊嫁出去,一切從簡,省著再生事端。

 不過嚴氏終究是不願意好好的女兒,只是婚事蹉跎了,就去給別人做填房。從前皇子都嫁得,如今讓去給別人做繼室,嚴氏怎能咽得下這口氣?

 況且武將之流五大三粗的,還比楚瑾大那麼些歲數,這盛京人也都知道從前的事兒,沒準兒心裡計較,怕是對楚瑾也不好。

 楚國公說這個的時候嚴氏想也不想就拒絕了,如今再想想,她肚子裡還生著氣。

 楚國公是做父親的,這事兒是咋想出來的?

 不過,楚瑾的婚事的確讓嚴氏發愁,年齡大些的都成婚了,年齡小些的只會往下選更年輕漂亮的女子,她的瑾兒該怎麼辦?

 一心難二用,嚴氏也只能把這兩件事分出輕重緩急來。

 楚沂的婚事就先放放,她這些日子都在專心看楚瑾的婚事。只是盛京同歲的男子已經很少了,挑挑揀揀,也沒剩一兩個,最後的那個,還是個常去花天酒地、吃喝玩樂一個不落,無人看得上才二十還未結親,名聲極差的公子。

 所以嚴氏也只能把年歲往下放放,楚瑾和楚沂不一樣,畢竟從前發生過那樣的事,便不能再挑來挑去。

十全十美的難找,找個不那麼好的應該也沒問題。

 嚴氏如今也是寄希望於林氏和楚沂,盼著人出門的時候多看看,若有年歲相仿的公子,也能說合說合。

 林氏自是樂意之至,楚瑾年歲也大了,總留在家中,就會成為第二個楚盈,對楚國公府的名聲也不好。

 而楚沂是知道楚瑾還想嫁人,不似楚盈那般,所以很樂意幫忙。

 她回院子之後又把帖子挑揀了一番,選了一個去詩會的帖子,其餘的寫了回帖,言明不去,之後就精心看書,多背了詩,省著到時候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