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117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秦臨淵把,譽王殿下有恙,日後於子嗣一途上艱難,所以先皇才立下廢太子的詔書。”

 蕭秉承只大概瞭解,但那日具體發生了什麼並不知情。只知慶王意圖謀反,假傳聖旨捏造詔書。

 未曾想過其中還有這等事。

 秦臨淵道:“便是這句話,徹底斷送了慶王繼位的可能。如今朝中人雖未表明,可誰都盼著此事是真的。”

 縱使淑嬪有孕,但他們也不知真假,日後朝中該怎麼走當真不好說。

 聽秦臨淵這麼說,蕭秉承也明白了。

 倘若皇上以後真的沒有孩子,那日後保不準會傳位給兄弟,或是從宗族過繼一個。但說實話這兩個法子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蕭秉承突然想起皇上的嫡子數月前薨了,大約也是慶王所為。

 慶王說著話,那這消息八成是真的了。

 秦臨淵道:“依我看這不像假話,只是現在無人敢提請太醫診脈,皇上也不會點頭。太醫院的人也三緘其口,就算知道什麼也不敢說。當時知情人全被處死,那位劉太醫不久前突然暴斃了,當日在場的林太醫也沒了。”

 蕭秉承:“今日我未看見李公公。”

 秦臨淵:“自登基大典後人就不見了,也不知去了哪裡。倘若皇上身體有恙這事兒是真的,等一年後過了孝期,若宮中有喜訊,那謠言自然不攻自破,如果沒有什麼消息,再等兩三年,下頭這些皇子就坐不住了。”

 “殿下在永城,可以提前做些準備,不做那冒頭之人。必要時刻,可以做些功績引得皇上震怒。”

 登基之後胡氏就被封了嬪位,還是淑字做封號,她肚子裡的孩子是真是假不重要,但估計有不少人希望這變成假的。

 前朝後宮爭鬥不斷,又息息相關,如今皇后剛經歷了喪子之痛,怎會容忍其他女人生下別的孩子。只不過以朝中人現在的手段,再想給皇上下藥難如登天,皇上也不會半點不防備。

 只能等孝期過了再說。

 這一年孝期來得也是巧,若是先皇再挺兩年,看八王府一直沒有消息傳來,恐怕真會改變立儲的主意,而如今在孝期中,這一年宮中沒有任何消息傳來,反而會讓大臣們稱讚皇上仁孝。

 且看一年之後如何了。

 蕭秉承點點頭,“我也是這般想的,走一步看一步,如今新皇剛登基,大約是不會太過為難於我。六部的事看樣子也不會拖太久,這個秦大人先拿著。”

 蕭秉承遞了一個荷包,看著鼓鼓囊囊,看形狀裡面裝的是紙,大約是銀票,秦臨淵道:“這個臣不敢收。”

 蕭秉承笑了笑,道:“拿著吧,走動疏通關係,少不了銀子。”

 秦臨淵蕭秉承也瞭解,雖把女兒嫁到陳王府,可自從陳王出事後,行事越發小心。況且,若真有什麼徇私貪贓之事,當初查陳王也能一併查到。

 秦臨淵道:“如今還要殿下掛心,當真是走投無路。”

 新皇登基,先拿刑部開刀,鄭大人就是那把刀,如今真是指誰誰死。秦臨淵早先為陳王做事,如今陳王還在幽禁中,就怕哪一日回想起來再朝他下手。

 是該早做打算的。

 秦臨淵把荷包收入袖袋裡,也是慚愧,其餘結黨營私之人,都是下屬巴巴地給上面送禮,他可倒好,還得靠上面救濟。

 實在慚愧。

 兩人沒說幾句話,秦臨淵先走的,等過了一會兒,蕭秉承從隔壁的宅子出來,走的還是後門。

 他這兩日要去楚國公府看看,楚沂這回沒回來,他自當儘儘孝心。若是有機會趁著這機會跟陸枕言見一面,如今,陸枕言就在刑部。

 正是扶搖直上的時候。

 蕭秉承走了差不多半個月,楚沂一個人在永城深居簡出,加上夏日炎熱,吃不下東西,這麼些日子,臉都瘦了一圈。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可難倒了夏蟬,又怕楚沂怪罪,想方設法做好吃的。只不過肉和菜不同,一點葷腥不沾,還日日吃,廚神也難做好吃了。

 留夏還偷偷問過,能不能偷著做點肉菜吃,“總這麼下去也不是事兒呀。”

 楚沂搖了搖頭,“別人也就罷了,我這做皇家兒媳的,若是外人看府裡買了肉,又當如何想?我現在幫不上殿下,就別給他添亂了。”

 也不是單單因為吃素,夏天熱,楚沂心裡燥得慌。

 楚沂吩咐道:“屋裡多放些冰,做些可口的甜品。瓜果多擺一些,不吃別的,吃點果子也好。”

 留夏點點頭,這就吩咐了下去。

 來永城也有半個月了,算是習慣了,比之前在盛京,這邊景色更秀麗些。成王府這些日子也好好看了看,到底是貪官留下的府邸,裡面亭臺樓閣畫廊水榭樣樣不缺,景色優美,令人心曠神怡。

 但少了一人,總覺得不自在。

 閒暇時間楚沂就理賬看書,權當打發時間了。

 六月二十二,新皇給黎王選了封地,在東北,氣候苦寒,讓之不必著急,月底前出發就是,還美其

名曰,“犁安氣候涼爽,做避暑用不比行宮差。”

 此旨意是崇盛帝先前的遺願,他立太子之後就跟明光帝說過,黎王狼子野心,況且崇盛帝對黎王的厭惡一直溢於言表。

 明光帝本是不願意為難這個兄長的,可崇盛的遺願他也不好辜負。況且選個封地不過是一道聖旨的事,比較來看,崇盛帝對蕭秉承還算有幾分憐愛之心,不然早打發到偏遠之地去,哪裡會特意選永城這樣好的地方。

 太極殿上,黎王跪下道:“臣謝主隆恩。”

 如今譽王已是天子,便是這樣的聖旨,也只能謝恩,不然那就是抗旨不遵。其他皇子不敢求情,做臣子的就要體察聖意,九殿下甚至還有幾分慶幸,能留在封地沒有像黎王一般去那麼偏遠的地方。

 也是蕭秉承當初並沒有爭皇位的念頭,雖說朝中有人擁護,但兢兢業業,一直在別人手下做事。

 若是如黎王陳王般有自己黨羽,下場只怕更慘。

 蕭秉承如今無官無職,但就藩永城,怎麼說也算一地藩王,今日也跟著上朝來了。

 近道:“沒想到爭了這麼多年,竟是這般下場。早知如此,還不如不爭,二哥三哥,哪個封地不比我強,連你也是……”

 黎王子嗣眾多,而且越朝有律法,身為皇親國戚不得參加科舉,端的是富貴閒散。

 一處封地,又是苦寒之地,靠著這些家業,日後怎麼分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