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132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兩人雙手握在一塊兒,楚沂不自覺用了些力,她發現蕭秉承的手有些抖,但仔細感覺又穩穩當當,好似剛才的感覺都是錯覺。

 聽蕭秉承講清楚來龍去脈,楚沂想,事情發展成這樣,也不是明光帝所願。

 最開始,是因為祿王妃帶兒子進宮。

 縱然有有礙子嗣的傳聞,可是哪個皇帝能准許別人惦記自己的皇位?祿王妃將兒子帶進宮,是為了試探,搶個先機,而皇上將計就計,讓所有世家公子進宮陪伴,既是震懾,也是為以後做打算。

 倘若以後一直沒有孩子,沒準真從中選一過繼,繼承大統。

 只不過做皇帝的不能偏頗,儘管有的人無心皇位,可是為了彰顯皇家氣度,也為私心,所有人都得入宮。如此一來,有些人自認忠君愛國,心中自然就有氣了。

 就如禹王,離京多年,早就在朝政邊緣,別說無心,就算有那個心也無力,朝中無人,手上無兵,想造反都難。

 又如趙王,以蕭秉承對趙王的瞭解,這麼多年鎮守西北,若是想造反,當初先皇離世,大可藉著慶王皇上的聖旨有異,皇位名不正言不順起兵。

 可是趙王沒有,只回京奔喪,又匆匆回西北,可見無心皇位。

 但是明光帝此舉,令其送親子進宮,像是給趙王脖頸上架了一把刀。

 有些人你不理會,他自會好好地,也不會為了證明自己忠君愛國做些什麼。但你若逼他,很有可能反著來,你不是擔心我謀反嗎,你不是擔心我擁兵自重嗎?

 那我就做給你看。

 趙王鎮守西北數年,常年在戰場,本就忽視妻兒,此番還要表忠心把兒子送進宮,怎能願意。

 如今早已不是簡簡單單疑心那位王爺。當初祿王妃進宮,此舉的確有錯,但明光帝因此牽扯到別人,就落了下乘。

 誰也不想平白無故地被懷疑,尤其趙王,人在西北,若是某一天明光帝不滿,想借口換掉他,趙王有苦難言,都沒處說去。

 聖旨下來時他順水推舟,把兒子送進宮,蕭允錚品行不好,那是趙王領兵打仗疏於管教,蕭允錚功夫好,那是想上戰場報效國家。

 別人甚至會說,虎父無犬子,蕭允錚有其父風采。只要蕭允錚不殺人放火,都會輕輕揭過安然無恙。

 至於禹王能捨得自己千嬌萬寵長大的兒子受傷,床上三個月下不來床了嗎。

 楚沂想,就算捨不得也得捨得。

 禹王能有什麼辦法,他手下無兵,又不是西北的功臣。外人可能覺得教習場武,蕭允錚下手太狠辣,可是皇上既然做主了,禹王就不能再追究。

 倘若追究,那就給了皇上懲治趙王的藉口,若是不追究,兒子受傷受辱,這份委屈只能往肚子裡咽了。

 藩王無詔不得進京,禹王還不像祿王,方便能進宮把兒子接回來,他連封地都出不去,哪裡能為兒子做主?

 只不過如此一來,更顯的趙王行事張狂目無法紀。

 若是皇上不讓這些公子進宮,各自安好,或許也會因為太過仁慈,助長藩王野心,如今也不好分誰對誰錯,只是眼看朝中要有大動作,蕭秉承也不能真的做到置身事外。

 楚沂眼下有些擔心楚國公府的一眾人,按朝中律法,禍不及出嫁女,出嫁女有禍不延孃家,有律法在她還能安心。

 蕭秉承看見秦臨淵寫的信時心裡的確緊張,但一想他得穩住,這樣楚沂才能放心。

 秦臨淵的意思是,如今皇上因為趙王世子盯著西北,沒有盯著永城,所以該趁這個時候養精蓄銳,早做打算,別真有那一日,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削藩是大事,在外藩王總共六位,也不可能幾日數月就把這事兒給辦完了。

 也許直接拿趙王開刀,也許挑個軟柿子。

 黎王?或是蕭秉承,都比趙王這塊硬骨頭好啃。

 蕭秉承也是這個意思,所以三位城守再借錢,得想法子拒絕。

 養兵更不能光明正大養,找個深山老林,挑家裡人的兄弟多的,或是沒家沒親人的乞兒,好好管束。

 假如天下太平,那就相安無事,也算給他們一口飯吃。若是戰亂。那些人可以護著他和楚沂。

 蕭秉承道:“且看看趙王有何打算,皇上威嚴不能挑釁,但趙王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要不然也不會默許兒子做這些了。”

 在蕭秉承和楚沂看七八歲大什麼都不懂,那可就錯了。尤其這個時代,幾歲大就知道爭寵。

 楚沂輕輕嘆了口氣,“可被送進宮,也是無辜。”

 如今論誰對誰錯,已經沒意義了,總之都不是省油的燈。

 蕭秉承把楚沂擁入懷中,因為這件事兩人也沒什麼胃口,吃過晚飯後,也沒心思想那檔子事。

 楚沂如今也算看明白了。無論她和蕭秉承有沒有孩子,都躲不過去,只不過沒有孩子被皇上想起來晚一些。

 如今已經十月份了,再有兩個月,又到了年關,日子過得可真快。

 本來秋收後,今年又豐

收,成王府的糧倉都滿了。

 對於陳大人來說,這是跟蕭秉承借錢的好時候,這邊又準備了黃桃乾和黑茶,準備讓劉氏請楚沂赴宴,順便提提建書院的事。

 這一年多他也算是看明白了,成王敬重愛護王妃,一門心思都在王妃身上。也有想要王府塞人的,不過都被成王給打發了。

 王妃也是聰明人,當初事成,少不了王妃在其中周旋,這兒枕邊風是好,輕輕一吹,馬上就手到擒來。

 劉氏跟楚沂關係還算不錯,能說得上話,只不過這次吃了閉門羹,沒過多久就收到了楚沂的回帖,說府中有事不便赴宴。

 總共八個字,都說見字如面,劉氏從這幾個字上竟能感覺到王妃冷冰冰的態度。

 不僅如此,還透著疏離。

 劉氏又不是不瞭解楚沂的為人,也不是沒有邀約楚沂婉拒的時候,但絕不是這樣。

 前些日子還好好的,怎麼這會兒竟有些疏遠了。

 陳大人嘶了一聲,“或許真的有事,等些日子再下帖子看看。”

 劉氏心裡惴惴不安,過了三日又寫了一道帖子,邀楚沂出來賞菊花,還是那八個字——府中有事不便赴宴。

 陳大人看著回帖,“這就奇了怪了。”

 劉氏把帖子收起朝中有動靜,王爺王妃不想引火燒身也情有可原。”

 都想著明哲保身,這個時候永城出頭,對成王和王妃來說並不是好事。

 如今朝中樂得王爺借銀子,可保不齊哪天皇上就以王爺插手朝政為由,翻臉不認人了。謹慎小心總不會錯,二人也不該因為如今成王不願意出手幫忙,而心生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