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145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趙大人算著,雲州幾城的箭矢,加在一塊不足兩日。

 這打一次就是萬箭齊發,還不能撿回來。箭矢雖少,不過蕭秉承卻不過分擔心這件事,因為楚沂回永城了,肯定會準備這些。

 朝中送來的,混入這幾個月自己造的,生死攸關之際,也不會有人看箭一樣不一樣。等把箭用了,更沒有人追究到底有多少弓箭,估計只有趙王會疑惑,為何箭羽上的標誌不一樣。

 他擔心的是別的事。

 蕭秉承沒有領兵作戰的經驗,多是智商他那邊,身邊又是聚了一群散兵,他也知道城中的兵馬不比趙王手下的兵,上過戰場、與羌族廝殺過、驍勇善戰。

 一萬多,就算加上京北軍營的人馬,最多四萬,在人數等各個方面都略遜一籌。

 箭矢足了,可西北有炮車,城中的弩車大約也不如西北的好,等天一暖和,恐怕真守不了多久了。

 就是不知趙王會不會把炮車也調過來,前幾次攻城,他沒有見到。

 今日已經是正月初六,宛城校尉說昨日夜裡就比前兩日夜裡暖和,冰凍不上了,這消息對雲州更是雪上加霜。

 一群人聚在城守府,商量該怎麼應對。

 趙大人道:“守還是得守的,實在不行再棄了雲州,全去啟安,留些人守城,那邊城樓城牆加固了五六日,比雲州要好守得多。況且啟安多山多水,趙王雖領兵作戰的經驗豐富,可也在外這麼多年了,根本沒去過啟安。

 這好漢不提當年勇,未見得一直打勝仗。”

 趙大人心想,這都打了好幾場敗仗了,趙王心軟是一回事,可也能見得,趙王並非戰無不勝,也不是什麼不敗戰神。

 眾人沒有說話,趙大人又幹咳兩聲看向蕭秉承,“王爺,您的意思呢?”

 蕭秉承是主帥,大事小事得聽蕭秉承的。

 不等蕭秉承說話,大傢伙就自說自話。

 有人提議守城,“若棄雲舟而逃,那啟安日後也有這一日。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也得讓其他地方的百姓看看,趙王是如何對同胞手足下手的,這樣也有震懾之力。況且都守了這麼多日子了,這會兒說棄城而逃,愧對那些死去的士兵們。還有城中百姓怎麼辦?”

 當然也有人覺得棄城而逃沒什麼不好,就如禹王,“去啟安咱們腳程還快一點,再說啟安也有兵馬。百姓一塊兒逃了就是,有時棄城也並非壞事,都是情急之下做的抉擇嘛。”

 原本蕭秉承想,能守則守,城在人在,可換句話說,人在城才在。

 聽趙大人說,他又想到了一樁事,空城並非沒有益處。

 趙大人所言沒錯,啟安有兵馬,這兩日京北的援軍也該到了。

 從錦城經隋安,路難走,耗費的時間有些長。

 早春多雨,昨日送來密函,蕭秉承看過,密函中寫趙王很可能用炮車攻城,炮車怕水,陰雨天會啞炮,弩車兵部正在趕製,不過也得過幾日才能送來。

 蕭秉承知道西北軍營有炮車弩車,以前沒用,不代表今後不用,若是趙王用炮車攻城,只

 有拖到下雨時對他們才有益處。

 蕭秉承想,炮車自是不可能全帶過來,這幾日攻城不成,趙王下次想要突襲,估計會直接用炮車。

 城牆破了還能再修,若能用一座空城換趙王多用炮彈,護住啟安,也值。

 只不過如今城內有趙王的探子,城內倒是可以加強戒嚴,但是別人……

 蕭秉承暗自看了眼禹王,他覺得那日禹王並非無緣無故提起聖旨一事,他棄城而逃,哪裡會顧及皇上旨意,禹王也許和趙王有牽扯。

 此計萬不可告知禹王。

 炮車除了等老天爺臉色,蕭秉承還沒別的破解之法,多備水,不過想要用水彈弄啞炮車,這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趙大人看著蕭秉承,“王爺,王爺?”

 蕭秉承回過神來,道:“守城,等援軍到了,死守就是。”

 趙大人還想再說,卻聽蕭秉承道:“本王奉聖旨而來,是軍中主帥,諸位只需配合本王,今日議事就到此為止吧。”

 蕭秉承站起來,直接從屋裡出去,在座幾人神色微愣,但也只能聽從。

 禹王道:“十三弟還是太年輕,這隨機應變嘛。”

 趙大人長嘆一口氣,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是以前沒有旨意時他說的,想著給家中妻兒多些榮耀庇佑,誰不想活著,成王在,那就不關他的事了,他還是再勸勸成王。

 他一文官都知道且戰且退,要讀兵書,成王怎麼就不知道呢。

 正月初七一早,京北援軍到了。

 副將雖是武官,可蕭秉承既有虎符又有聖旨,是軍中主帥,副將就把三萬大軍全交到了蕭秉承手裡。

 正月初七正午,趙王又攻城一次,這回城門雖有巨石巨木擋著,可搖搖欲墜,門上又多了許多裂痕。

 趙大人感覺,這屹立幾百年的門要挺不住了。

 雲州城內外動盪,四萬大軍苦守一個多時辰,趙王

總算退兵了,不過此次趙王雖退兵,可是大長士氣。

 趙王遠遠看著破城門,笑道:“若有炮車,一日不到就能拿下雲州。”

 下屬炮車最遲明日也就到了,也許今日夜裡就能到了。

 趙王大喜,對手下士兵道:“等拿下雲州,本王犒賞三軍,到時雲州城上上下下都是我們的,大家且忍一日。”

 眾人附和應了聲好,眼中多了絲雀躍,更有人把槍往上一舉,喝道:“攻城!攻城!”

 一人呼白人應,眾人大喊攻城,趙王聽著,感覺腳下的地都在震動。

 也難怪將士們聽這話會這麼激動,西北軍營軍規森,哪怕在西北,也不許去營中將士去城中鎮上燒殺搶奪。

 百姓的東西就是百姓的,不僅不許搶,早些年間,趙王甚至不許營中人收百姓送的雞蛋饅頭。

 其實雞蛋饅頭算不得多貴重,營中不少人才十幾歲,光吃大鍋飯,根本吃不飽,可這些趙王都不讓收。

 軍規如此,不動百姓一分一毫,收下西北諸城之後,哪怕營中缺糧,也只動糧庫裡的糧食,百姓家中的壓根不許碰,可是

 在營中一日三餐吃的又不是多好的東西,大鍋菜裡偶爾才能見幾片肉,行軍多日都是這樣的伙食,打仗這些日子,拿著命跟趙王混,長此以往,又有誰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