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北方風雲動

 冀州牧韓馥聽聞此事,膽寒不已,對李軒心生忌憚,讓麾下不要去招惹李軒。

 而身為聯軍盟主的袁紹,聽說李軒又要得到一塊地,他急啊!

 一急就想搞人搞事,把目標對準冀州牧韓馥這個懦弱無能的州牧。

 如今的情況,聯盟散去後,冀州兵強,渤海軍飢乏,袁紹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

 除卻怨恨韓馥多次對他不利之外,還因為他決心入主冀州。

 在聯兵討董時,袁紹曾經透露過他的計劃是“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南向爭奪天下”。所謂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其中間廣大地區正是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冀州。

 袁紹議事廳。

 他高坐其上,望著下方的文武之才,人才濟濟。

 猛將有顏良、文丑,武將若干,比如:高幹、朱靈、蔣奇、韓莒子、呂威璜......等等不勝枚舉。

 謀臣有逢紀、郭圖、辛毗、許攸等,就是有些良莠不齊。

 有才,但是誰也不服誰,等將來袁紹勢力壯大,必定就是天天吵。

 沒有取得冀州之前,冀州的名將和謀士還沒歸附,儼然已有文武盛況。

 逢紀建議袁紹奪冀州:“將軍倡導大事,卻要依靠別人供應糧草,如果不能佔據一個州作為根據地,就不能保全自己。”

 此時,韓馥的兵力雖然受到一定削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袁紹的部下長年出征在外,又飢又乏,如今假如斷然與韓馥撕破臉,又無法成功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那麼袁紹接下來就可能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所以,袁紹聽了逢紀的話,仍然有些猶豫。

 逢紀於是獻計說:“韓馥是一個庸才,您可秘密聯絡公孫瓚,讓他攻打冀州。韓馥必然驚慌恐懼,我們便乘機派遣有口才的使節去為他分析禍福,韓馥迫於眼前的危機,必然肯把冀州出讓給您。”

 逢紀這個計策,是一套連環計,一套組合拳:首先,“引虎驅狼”,讓公孫瓚攻打韓馥,搞亂局勢;接著,派說客去遊說韓馥讓冀州,這是“渾水摸魚”;而袁紹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冀州,就是“反客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