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語 作品

192.新店開業

“上海沒有工廠,是從m國發過來的。”顧時川溫和答道。

“哦……這配料表……”那人手裡拿著一袋翻來覆去的看,但不怎麼看得懂。

“國際標準。”顧時川的態度仍然很溫和:“也符合國

內標準。”

“陳老闆,我這裡的質檢報告是批次的、不是食品大類的。”鄭斯南伸手接過謝巧雲遞過來的質檢報告,笑著說道:“我這貨在所有商場都有上櫃,國際標準就不說了,商場的驗收標準可不是你那鋪子能比的。”

“喲,還進商場了呀。”陳姓老闆知道鄭斯南這個精明鬼在,唬不了顧時川這個假洋鬼子,從他口裡是掏不出配料表了。於是各種口味各買幾包後就走了。後面又有人問起配料、質檢報告什麼的,鄭斯南這裡手續齊全,都一一打發。

到了十點以後,南國裡的熟客散去,外地來打貨的客人陸續過來。

因為店鋪就在入街的街口,加上開業的熱鬧還沒過,門口紅色電話亭又顯眼,來的人都會在這裡停一下、再進去看一眼。

從十點到十二點,兩小時的新客數量已經超過了熟客量。加上鄭斯南做生意靈活,在免費試吃後,又以片為最小售賣單位賣給遠來打貨捨不得給自己買吃的、嘗過後又想給孩子帶點兒回去的人。

.

“論片賣……你真行啊。”午飯歇業的時候,顧時川一臉服氣地看著鄭斯南。

“還好以前改包餅乾的包裝機沒丟,這會兒又派上用場了。”

“小謝,桌子就放那邊,大家在外面吃,涼快點兒。”

鄭斯南說著掄了兩個凳子去店外那棵大樹下。

“顧總,我讓三喜安排了幾個菜,您看在店裡還是在那邊呀?

”謝巧雲懂事的先問顧時川這個大大老闆的意見。


ps: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2022年,實行進口食品分類中文標籤的要求。1993年的時候還沒有這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