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15章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

“不能辜負後人的厚愛,臣認為這個‘安史之亂’必須搞清楚前因後果,就算我們無能為力,也要為唐王朝的君王們留下一些警醒啊!”

……

武周朝,武則天眼神晦暗:“……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她嘆了一口氣,又想起李隆基,後面是他成了皇帝,難道她最後讓位給了李旦?

可是看起來李隆基並沒有好好的當這個皇帝,武則天冷笑。

……

李隆基把能看見的東西全部扔了個遍,他甚至想拿箭把天幕射下來。

“大膽天幕,你給朕閉嘴!”

可是他的無能狂怒並沒有任何影響,天幕連一絲卡頓都沒有。

看到天幕竟然說他該死,還怪起他來,他氣的要死。

他可是堂堂天子,一手開創了盛世,天幕為何怪他。明明該怪的是所謂的“安史”,還有吐蕃!

若不是他們叛亂,怎麼會有後來的事發生,沒給那個士兵援助的也是那什麼唐德宗,關他何事!

這個“安史”到底是誰,朝堂中叫“安”和“史”的有什麼人,不行,他要下令,所有名字裡有“安”字和“史”字的人,通通不得為官!

民間,一聽到皇帝的名字出現在天幕之上,眾人都慌了。

完了,的不會就是最近的事吧,動亂快要發生了嗎,就是因為士兵被調回來平叛管不了西域,那他們可怎麼辦啊。

要不要多囤點東西在家裡以防萬一,陛下會怎麼做,他制止的了這場動亂嗎,一時間民心震盪。

……

唐德宗李適尷尬地咳嗽了一聲。

你說巧不巧,安西使者就跪在殿前,剛好就在使者歸來的今天,天幕放了這樣一段視頻。

那位使者跪倒在地,老淚縱橫,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朝臣也默默垂淚。

唉,李適嘆氣,天幕這一說,搞的他多那什麼似的。

他不是還給人封了郡王嗎。

安西這麼遠,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唐早就不似當初,他是心有餘力不足啊!

想到天幕提了漢時的十三將歸玉門關,他又有點心虛。

都到這個地步了,他只能說:“你放心,朕很欣慰於他們的忠心,朕會派援軍的……”

……

漢,劉徹也在感嘆,畢竟後人也認那是漢土,哪怕朝代更迭,大漢還是根植於他們的心中啊!

所以哪怕他們效忠的是唐王朝,那也算是漢的後人吧。

不愧是漢人的後代,就是有種!

所以把西域收回來後又丟了千年嗎,佔地盤容易守地盤難啊~

他想起天幕唱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目光灼灼地看著衛青:“仲卿你只管去打仗,朕來收服民心,叫那匈奴,那西域,往後都只認我大漢!”

此刻的劉徹,雄心壯志。

……

宋,趙匡胤也是晴天霹靂。

怎麼回事?!

為什麼“挫宋”!!!

他自認武功還不錯啊,還有什麼“歸義軍”,西夏佔據了河西嗎,難道終宋一朝,都沒能收服燕雲十六州……

趙匡胤兩眼發黑。

說到漢唐就是誇讚的詞彙,怎麼一到他的宋就不一樣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難道他的後代格外不爭氣?

天啊,我大宋不會也是二世而亡吧……

趙匡胤還沒想好傳位於誰,畢竟他自認身子骨還算硬朗,應該還能活挺久。

但是他當然是傾向讓自己兒子當皇帝的,難道他哪個兒子太能演了,把他哄的傳位於他,然後等自己死後就恢復本性殘暴不仁?

趙匡胤嚇得已經把自己帶到隋朝的劇本去了……

明,朱元璋也在感慨,可惜了那唐王朝,安史過後再也沒有當初的輝煌了。

朱元璋是很認可李世民的,所以也為李世民的唐王朝惋惜。

在他年輕時,他當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的過程中,他也受到了李世民的一些影響。

據傳言,朱元璋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李世民,我朱元璋也不會有今天的地位。”而且,朱元璋還曾經下令建造了一座李世民的雕像,以示對他的尊敬。他甚至覺得李世民才是大唐的開國皇帝。

“咱大明後世要是敢有那種不務正業只顧吃喝玩樂的皇帝,到了地下不把他打出翔來我不就不叫朱元璋!”

……

清,皇帝們甚至都有點不可置信。

天啊,後人誇我們了嗎!所以我們大清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吧。

西域是吧,原來擴張領土能被後人認可是吧,他們懂了,就按這個方向走!

又看到那句“相信群眾發動群眾”

清朝皇帝苦笑,漢人的同化能力太強了,他們人多啊,皇帝能不忌憚嗎。

康熙臉色烏黑,竟然說大清沒有胸懷氣象,我大清泱泱大國,怎麼就沒有胸懷了,後面到底是怎麼個拉胯了,天幕你詳說啊!

雍正嘆氣,看來大清後期是真的很不行,天幕可否細說,讓他也吸取吸取後世的教訓呢,難道真的沒有永久的王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