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56章 間諜

竊聽可是間諜奠集情報最古老的手段,人類最早的竊聽器“聽甕”就在華夏。

聽甕已有幾千年歷史,《墨子備穴》對聽甕的製造和使用方法有詳細的說明。

後來,聽甕被不斷的改進,唐朝時出現了葫蘆形狀的枕頭竊聽器,休息時將之枕在頭下,外面有動靜便能察覺。

到了宋朝,出現了多功能竊聽器——“矢服”。

沈括就在《夢溪筆談·器用》中記載了這種竊聽器。

矢服,就是盛裝箭矢的器具,用牛皮來製作。將矢服掏空,吹足氣,夜裡枕在頭下,幾里以內人馬聲都能監聽到,這是利用空腔接納聲音的原理髮明的。

而且民間常用的竊聽器還有“聽管”,“隔牆有耳”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蘇軾感嘆,沒想到那蘇聯的竊聽竟然能不被美國察覺,確實是個厲害的國家啊,不過後世華夏必定也不差。

畢竟論情報這塊,華夏還是很有話語權的呢。

比如我國也是世界上使用口令最早的。“陰符“算是最早的軍事口令,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在此基礎上,古人又發明了代號、暗號、字驗等情報手段。

其中的字驗,已與現代口令原理十分接近。《武經總要·前集》就記載,宋時官方便將常用的40個軍事短語,分別用 40 個字來代替,然後編出一首40 個字的詩作為“口令本”。

後來抗倭將領戚繼光發明了“反切碼”,它的原理和現代口令的設計原理完全一樣。但卻比現代口令更難破譯,因為它是使用漢字的“反切”注音方法來進行編碼的。

畢竟我國自古多戰事,分分合合,所以古代的情報研究工作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的。

除了竊聽,口令,還有“密寫術”。

密寫術是藉助特殊墨水,達到寫字看不出的目的。

古人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明礬水。明礬水寫出的字,晾乾後在紙上根本看不出來,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跡頓現。除了明礬水,古人還用米湯來寫密件。

要將情報傳遞出去,郵驛烽火臺等還不夠,人們想了很多法子,明朝何守法《投筆膚談》就有“封鴿代諜”的記載,利用鴿子來傳遞情報。

更早的時候,還用紙鳶作為傳遞情報的工具,紙鳶就是風箏。

人類最早的飛行器也是出在我國,就是“木鵲”。《墨子·魯問》載:“公輸子削竹木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可是能連續飛行72小時的飛行器呢。

因此,雖然情報這塊,天幕沒有細說,但大家還是對後人有信心的。

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呢,後人如此看重武力,又有那麼複雜的國際形勢,對於這些肯定也不會忽略的。

別問,這就是祖宗們對子孫的無條件信任!

……

明,朱棣對那個全木結構的竊聽器可是喜歡的很,又能傷人又能偷聽,簡直是神物啊!

不得不承認,後世那些國家能成為大國,還是有點東西的。比如這些手段就耍得很溜。

這個蘇聯看起來這麼厲害,怎得後面又變成了俄羅斯,反正只要對華夏有好處就行。

不過現在嘛,我大明肯定是得壓你們一頭的,不然如何對得起這機緣!

國家越強,情報工作確實也得重視啊。

畢竟之後要是逐漸放開海禁,貿易往來,各國朝貢……這京城魚龍混雜,可不得不防。

他爹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雖然名義上是負責皇帝安全的親軍衛隊,但是實際也從事偵探情報的活動。

這個東西洪武晚期被廢除了。但是朱棣為了維護統治的需要又恢復了錦衣衛。

除了錦衣衛,朱棣還設立了個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由親信宦官掌管東廠事務,相傳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朱棣想著,他這機制會不會還有什麼缺陷呢,還是很想聽聽後世是怎麼掌管情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