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87章 國外的題

……

清,康熙看著天幕的評論,自從天幕出現,他就加大了對西方信息的收集。

其實因為新航路的開闢,是有許多西洋傳教士往來於中國和西方,給西方帶去大量茶葉、瓷器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科學知識和工業革命的產物。

不過,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這些東西沒有在民間推廣。

因為天幕,康熙對那些西洋東西更感興趣了,他從那些傳教士手中學到了數學幾何、天文曆法,甚至還知道了公曆日期。

紫禁城裡的西洋玩物也數不勝數,如葡萄酒、玻璃杯、鐘錶、毛毯、西洋刀、西洋槍,後期還有火車模型、地球儀等等。

甚至在通過和各方勢力接觸之後,康熙和路易十四還成了中法史上第一對通過西洋傳教士,直接書信往來的君主。

當路易十四知道康熙帝喜歡科學之後,派人送來了渾天體等三十箱科學儀器,而康熙在康熙三十二年也派了傳教士白晉給路易十六送去了四十九冊精美的中國人文、科技鉅著。

這回,康熙在交往中多使了些心眼子,東西是不敢多給了,還得儘可能從那西方多淘點回來。

因為大清離後世最接近,強烈的對比使得民間怨聲載道,越來越多的聲音讓朝廷都有些疲於應對。

不僅得防著國外的發展,國內也問題頻發,本來還算溫順的漢人逐漸露出了獠牙。

隨著傳教士的往來,就算朝廷不推廣那些西洋的科學機器,民間也自發的開始推廣。

從後人的生活中,已經讓大家明白了哪些是好東西。

康熙頭疼的揉了揉額頭,身為滿人,身為皇帝,他當然不希望皇帝制度被推翻,如今朝廷還能壓的下去,就怕之後愈演愈烈,鬧的不可開交……

也不知那法國的路易十四能不能給自己一些啟發……

清王室從康熙到乾隆一直在和法國王室書信往來。

直到乾隆五十四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大清開始放棄瞭解西方世界。

新繼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自幼生活在宮廷之中,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法-國天災不斷、農業欠收,舉國上下陷入了一片饑荒。

這使得法-國社會矛盾空前惡化,很多的百姓高喊“要麵包”的口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而路易十六卻置之不理。

對此,乾隆還曾在書信中建議過路易十六,要鎮-壓農民運動,但卻被路易十六否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臺,消息傳回中國,給乾隆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乾隆思索,為什麼那裡的百姓會如此無法無天,連君主也敢處決。

雖然不知乾隆想到了什麼,但在乾隆看來,法-國百姓們的行為無疑是犯上作亂。

因此,大清在乾隆的指示下,更加強化了思想控制和文字獄,力求把所有的“隱患”全部抹殺在搖籃之內。

同年,英-國使臣馬嘎爾尼訪華,英-國除了要求通商外,還要求取消或減少對英國商團的關稅,“租借”島嶼給英國商人晾曬貨物。

乾隆自此徹底斷絕了和西方交流的念想。

當時,乾隆看到馬嘎爾尼進貢的英國艦艇模型,大為震驚。

他還曾說過:“英吉利在西洋諸國中,最為強悍、不可不防;傳諭沿海督撫加強防務,以防禦英吉利艦艇的突襲。”

但這回,閉關鎖國是絕不可以再發生的了。

之前那些起義叛亂算個什麼玩意,不過小打小鬧。

如果朝廷敢躺平擺爛,那百姓們就要讓大清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力量。

天幕的影響之大,讓給各個時空的清朝人敲響了警鐘,一個人的聲音、十個人的聲音或許微弱,但成百,成千,上萬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