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129章 土木堡(完)

冒險主義,逃跑主義,後勤準備問題還有安營紮寨地點……條條都簡單明瞭,最最重要的是,戰爭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千萬不可當做兒戲!

看後人怎麼形容這土木堡之戰的,都不惜用後世的痛點男足來描述了。這男足是得有多爛啊後人這種時候還不忘嘲諷……

朱元璋不可置信,這還和濫發紙幣有關係了?!

他一直對自己的大明寶鈔沾沾自得,結果後人說這是將國家發展潛力透支,為何發行紙幣竟然還會透支什麼潛力?!

朱元璋神思不屬,紙幣發行量,這意思是說他發的太多了,導致氾濫了,這是從民間收割財富。

後來收不到錢了,所以大明就不行了……

怎麼會,他一直以為大明寶鈔是個頂頂英明的決定,竟然還有這樣一層因素。

朱元璋眉頭緊鎖,那該如何是好,現在阻止應該是來得及的吧,遠征是要錢的,看來大明如今還是得賺錢。

這錢到底該怎麼賺,才能不透支大明潛力,老朱覺得,天幕過後必須來一場朝會專門探討一下。

當然他更希望後人能直接給他一個答案抄,這顯然不現實,也不能全指望天幕。

所以朱元璋還是覺得先開個朝會探討一下,把今天所有天幕講過的點都詳細理一理。

至於由土木堡引申出的那些問題。

朱元璋冷笑,文官還想獨大?後代子孫還敢縮邊?太監敢幹涉朝政?

看來是我老朱太仁慈了,一個個才敢有熊心豹子膽做這些小動作,非得逼咱出重手才能消停是吧!

……

永樂朝,朱棣好氣,但是打不到罪魁禍首,他只能無能狂怒。

不對,他好聖孫在,這下不是好聖孫了,看看他生了個什麼玩意兒出來!

死的早,他這好聖孫究竟是死的多早,導致少年登基後宮干政,孫太后又是哪個!

這孫子還敢給他縮防線,好好好,老子辛辛苦苦數次親征漠北,你們給老子玩縮防線!

朱棣怒了一陣,突然有些洩氣。

打仗花錢啊。

的沒錯,每一次打仗,得做充足的準備,糧草兵馬民力,勞師動眾,難道他真的打的太頻繁了?

驕兵傲將,因為贏的多,就麻木大意了嗎。

“半個世紀的和平之後,他們以為戰爭是一場慷慨豪邁的冒險,是一次美妙刺激的經歷。”

朱祁鎮就是這樣想的吧,他以為大明永遠戰無不勝嗎,他怎麼不看看他的祖輩為了北邊耗費了多少心血,朱棣冷笑。

他老了,身體不如以往,大明還需要他的子孫繼續撐下去,可他是他,子孫是子孫,並不是所有人想得都一樣。

朱棣想解決北邊的禍患,但國內的治理也很重要,民心是一定要安撫的。

朱高熾是怎麼想的呢,朱瞻基又是怎麼想的呢?

或許,他真得找個時間和兒子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

李世民搖頭,行軍打仗豈能當做兒戲,這宋朝的徽欽二帝和明朝的朱祁鎮簡直是兩個極端。

要麼怎麼都不打,要麼非得御駕親征,可惜後面皇帝的選擇不同,兩個朝代的結果也不同。

這個朱祁鈺敢頂住壓力絕不南遷,就能看出區別了。哪怕後來朱祁鎮復辟,可歷史終究是為朱祁鈺正名了。

驕兵必敗啊……

李世民聽著後世對明朝文武失衡的分析,若有所思。

文官竟然猖狂到如此地步,這不正像是如今的世家。甚至明朝皇帝為了對抗,重用宦官……

他想起了東漢末年的十常侍之亂。

為了牽制外戚,漢末皇帝也選擇重用宦官。

漢少帝在位期間,十常侍與外戚何太后爭權奪利,導致朝廷內外矛盾重重。

將軍何進為了削弱宦官勢力,密謀誅殺十常侍。然而,計劃洩露,何進被十常侍先下手為強,被迫自殺。

隨後,袁紹等人率兵攻入洛陽,大肆屠殺宦官,史稱“十常侍之亂”。

此後,東漢陷入了更加混亂的局面。各地軍閥紛紛割據,互相征伐,民生疾苦。

到了明朝,莫不是宦官與文官之爭了。

想起大唐的那些世家,李世民皺眉。

不論如何,一方權力過大,不管是哪一方,朝堂定會失衡。

不論是世家、宦官、文官,武將亦是需要制衡的。

安史之亂不就是從朝廷失衡開始的。

……

李世民在為後世朝代感嘆,殊不知,宦官權力最大的朝代,就是他的大唐。

唐中期以後,皇權旁落,地方上是藩鎮割據,中央就是宦官弄權。

唐朝的宦官被賦予禁軍權利,皇帝甚至由宦官來擁立,李輔國就曾經擁立唐代宗李豫,也是唐代第一個大宦官。

李輔國之後,唐朝又出現了程元振、魚朝恩等隻手遮天的大宦官,他們將權力滲透到軍事、政治、經濟等每一個角落,立皇帝、殺皇帝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