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137章 穿越

……

清,聽著一句句所謂的“反詩”,一些大臣腦門上的汗都要兜不住了。

這一段視頻,真是句句無關清,又句句不離清。簡直是字字珠璣,毫不留情啊!

甚至一些人陷入自我懷疑,大清有這麼難活嗎?

……好像是真的很難活啊!

聽著後世雲淡風輕地說大清沒幾年了,學新聞的後人還說自己要報道大清滅亡!

這話,哪個清朝皇帝能坐得住,又有哪個清朝廷不沉默。

……雖然在後世清確實已經亡了。

而且亡的徹徹底底。

按理說,清是離後世最接近的時空,後人的這些學識,或許對於清是最有用的,但偏偏又是清最忽視的。

這麼多學科啊,鐵路電氣計算機……如今的西方又掌握了多少?這好像是他們唾手可得又遠在天邊的東西。

偏偏就是全部錯過了。

真是……誕罔不經,可笑至極。

想到這,朝臣對於天幕那些詩頓時沒了挑剔的興致。

又能如何。說吧說吧,任憑後人說的天花亂墜,反正皇帝也管不了,他們這些朝臣又何苦多嘴。

……

明,朱棣搖頭。

看來這“大明”的“明”,對那清朝來說是格外禁忌。

怎麼的,提起“明”就這樣讓他們破防?

既然如此忌憚朕的大明,還住什麼紫禁城啊,這可是我大明建的,是大明的皇宮!

想起清朝的皇帝住著自己建的宮殿,朱棣簡直心煩氣躁。

華夏古時的天文學家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二十八星宿,其中紫垣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紫禁城裡的“紫”,就是“紫垣正中”的紫,意喻為皇宮也是人間的中心。

而“禁”則指是皇室所居,皇室尊嚴,嚴禁侵擾的意思。

從明朝開始,皇宮就被稱為紫禁城。大明滅亡,紫禁城換了個主人,哪個明朝皇帝能開心的起來。

……

宋朝人民對天幕的評論已經習以為常了。

不過就是時不時被踩一腳,習慣就好QAQ

這軍事與疆域,確實是宋的痛點,逃避無用,那就直面。

這一回,我大宋一定爭取成為後世最受歡迎的穿越朝代!

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不管是不是誇張,宋的文化確實昌盛。

宋神宗時,國庫鑄幣一年就達到了五百萬貫,是唐開元的二十倍。

前提是你不是邊境百姓,也正好不處於某些關鍵節點,日子就還算過得去。

民以食為天,宋的飲食在當時是非常發達的。

北宋時,范仲淹與同僚在驛站商討要事,就會提前點單,到時間就會有飯館的夥計來送餐。

有些生意紅火的店,夥計不夠,就逐漸出現了“外賣員”的職業。

據《都城紀勝》所載:“官府貴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事,故筵席排檔,凡事整齊,都下街市亦有之。”宋朝的外賣甚至有專業的部門負責。

運送過程中,宋代使用溫盤來解決運送食物的保溫問題。

陝西黃堡鎮耀州瓷北宋就發現了執壺裝酒,配套溫碗溫酒。無錫鴻山鎮越國貴族的墓葬中,也發現了“溫酒器”。

除了步行和騎行,還有一種特殊的交通用具——湖船,也就是“外賣船”。

載滿商品遊走於臨安城西湖之上的小船,在顧客“下單”後,小船便在短時間內到達,提供顧客要的物品。

吳自牧在《夢粱錄》描述:“撐船買賣羹湯、時果、酒水、菜蔬、雞鴨、海螺……及點茶,供茶果。”

所以,在宋時, “點外賣”可以說是很平常的活動,不僅有在陸地上的配送,還發展了湖上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