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知 作品

第 132 章 線索

 沈妤愛憐地摸了摸二丫的頭髮,二丫抹了抹眼淚說:“原本說六月底來賑災呢,我和爹孃都盼了好久。”

 綠藥也坐下來,趴在桌上問:“不是有賑災麼?那你爹孃都是餓死的呀?”

 問完發現自己在揭人傷疤,趕忙捂住嘴,“我隨口問的,你也不用回答。”

 二丫卻邊點頭邊掉眼淚說:“賑災是有的,就是給的吃的不夠,一家三口才一碗粥,還不夠一個人吃,我爹孃都給我吃了,然後他們就……”

 二丫癟了嘴想哭。

 綠藥戳到了二丫的痛處,趕忙拿了塊點心給她,“你看你現在什麼都不缺,主子對你也好,你爹孃知道了肯定很開心。”

 二丫接了點心,點了點頭。

 “那後來呢?”綠藥撐著下巴問。

 “後來做買賣的陸氏來賑災了,給了好些吃的。”

 綠藥和沈妤對視了一眼。

 二丫繼續說:“我聽人說盛京可好了,所有人都可以吃飽,我就跟著流民上京了,我太小了沒人買,討不到飯吃,不過我運氣好,管家看我可憐將我收進來了。”

 三年前二丫才八歲,孤身上京求生,也是難得。

 “是真可憐啊。”綠藥感嘆道,看向沈妤:“是吧公子。”

 沈妤皺眉沉思,喃喃道:“陸氏賑災……”

 她忽然問:“你家鄉是不是在永安?”

 二丫眼睛一亮,“公子你怎麼知道?”

 沈妤當然知道,當年永順鬧了旱,顆粒無收,出了好些流民,朝廷賑災的糧餉杯水車薪,許多地方都開始易子而食。

 永安永安,多諷刺的名字。

 沈妤那時在邊關也聽到了消息。

 陸氏之所以做得這般大,是因為它有個好名,年年都在接濟貧民,年年都在佈施,同緒十五年也是一樣。

 沈妤記得那年她還寫信央求外祖母,將她的零花錢扣了買糧食給災民。

 “永安”,沈妤在紙上落下二字,就在齊昌二字的旁邊。

 看著並排的兩個地名,沈妤眉心忽然皺了皺,“綠藥,拿輿圖來。”

 綠藥應聲而動,書房就有輿圖,翻出來鋪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