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遺言

 劉寒含著眼淚點了點頭,沈慶之將心中所言全部說出,己然是沒了遺憾,安靜的合上了雙眼。

 劉寒失魂落魄的走向院中,抬頭望向天空,他想不通老天爺為何待他如此不公,好不容易坐穩皇位,就讓自己在這個世界最信任的人離他而去。

 “陛下還請節哀,沈將軍一生能夠得遇明主,也算是此生無憾。”匆匆趕來的劉義恭在劉寒耳邊勸說道。

 劉寒嘆了口氣,對著劉義恭言道:“朕聽說滿朝文武大多都是你的門生故吏,對官員的名字堪稱是過目不忘,那沈攸之是個什麼來頭,江夏王有印象嗎?”

 “陛下說笑了,臣哪裡有那等通天的本事,只是下面一些人謠傳而己。”劉義恭被劉寒這麼一說弄得一時間尷尬莫名。不過很快又繼續補充道:“不過沈攸之此人臣倒是有所耳聞,昔日討伐劉邵之時他就是先鋒,還受過重傷。平定劉義宣時他也跟著垣護之南征北討,只不過陛下當時可能公務繁忙不記得此人了。”

 劉寒點了點頭。“既然是沈將軍推薦的人朕也相信他的才能,而且他本身也有些功勳,就封他為討寇將軍,也算是了卻他的一樁心願吧。”

 “還有那個沈文季,也算他孝心可嘉,沈慶之的親生子女一個不封朕心裡也過意不去。就先封個縣侯,入六部充任吏員吧。”劉寒又補充道。

 劉義恭是個圓滑之人,也明白劉寒與沈慶之的情誼,故而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默默應聲。

 一個多月後,隨著各地秩序的慢慢恢復,以及在蕭思話盡力推動的科舉影響下,整個劉宋王朝漸漸開始恢復了生機。

 而建康城作為劉宋的首都繁華自然不用多說,但由於秋闈的臨近許多附近州縣的士人紛紛向建康城內聚集,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搏一個功名。

 而那些寒門子弟更是不用多說,這是他們唯一通往權力的道路,再加上這第一場科舉朝廷方面的重視,更是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