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分散上山

 “太子生性是頑劣了一些,但是本心終究是好的。平日裡不要太過苛責,只要不要讓他太過放縱便是。若是能帶他走上正道,無論是對朝廷,對社稷都是大功一件。” 

 劉義恭和蕭思話聞言,交換了一下眼神,對著劉寒恭敬說道。 

 “培養太子事關國本,臣等不敢不盡力而為。” 

 劉寒點了點頭,從座中起身,對著幾人說道:“那就先這麼定下來,朝廷有你們幾位在朕放心,朕明日就動身。至於隨行的官員就讓蕭澄帶著一些御史臺屬官和加上一個董元嗣吧。” 

 “御史臺?”幾位宰相頓時面面相覷,好傢伙,這不僅僅是要視察新政,還要到地方上整肅吏治啊。 

 無論是蕭思話還是劉義恭都是劉宋朝廷的老臣,下面有著一大堆門生故吏,在外面任刺史任縣令,而且那幫人的德行他們可太清楚了,那簡直是一查一個準,頓時就慌了神,還沒有辦法去反駁劉寒,只能回到家中之後趕緊向這些人通風報信。 

 此時的渭水河畔,尉元見識過了起義軍士卒強大的潛水能力之後,放棄了使用浮橋的想法。轉而等待後方的大船全部到了之後,使用這些船隻來運輸士卒,渡過渭水。 

 可是渭水原來本身不是前線,河上大多數小型的漁船居多,哪裡便能尋的到那麼多大船?再加上魏軍士卒太多,更增加了運輸的壓力,魏軍一次性將河流沿岸的大船都徵集了個遍,卻也猶嫌不足。還得臨時修復了一些之前壞掉的船隻,才勉強夠渡河之用,這一番動靜下來足足花費了三日之久。 

 而在這三日內,魏軍的動靜都被山上的幾位宋軍和起義軍的將帥盡收眼底,李懷已經多次建議朱修之派遣對岸薛安都的騎兵出擊,擾亂魏軍的行動。但是都被朱修之以時候未到為由全部拒絕了下來。他知道,除非對面的五萬大軍全部陷入混亂,否則就憑薛安都手下區區一千騎兵想要擊垮他們簡直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