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規模調兵

 就這樣,劉宋朝廷在北伐前最後一件需要做的大事也徹底解決了,對於劉寒和劉宋朝廷而言,接下來幾年的時間裡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訓練士卒,積蓄國力,按照先前的改革規劃進行下去。等待三年後的那場註定的大戰。 

 不過兩國這場註定中的決戰並不是等到五年之期一到,再進行大規模調兵的。 

 此時的劉宋,經過裡面的內部的土地財政改革,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並且由於先前的幾場大戰,都是以宋軍的完勝而告終,很多百姓都重新燃起了迴歸故土的希望,在這樣的思想作用下,國內對於北伐的整體情緒極為高漲。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一切事務都是以北伐為先,再加上劉寒對於吏治的改革,這種時候,貪汙的官員很少,大部分人也不敢放開手去貪汙,所以國內的行政效率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劉宋宛如一臺巨型的戰爭機器一般,開始高速運作了起來。 

 在吐谷渾戰事結束的一年後,宋軍主力就先後開始按照制定好的作戰計劃,在邊境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調動。這樣的調動用了大概一年的時間,宋軍士卒就基本上抵達了幾條前線,並且開始修築營寨,準備軍械。 

 在西面,渭水河畔,薛安都和李懷等人按照柳元景的吩咐,已經在渭水南岸修築了兩個大規模的營寨。 

 一個在秦州附近,由薛安都直接管轄;還有一個在長安附近,由李懷負責指揮。 

 本來西路軍兵力是不多的,但是無奈還有一個吐谷渾盟友。繼位後的度易侯幾乎擺明了要跟魏國決一死戰,為戰死的父親報仇。而國內的情緒也是幾乎一邊倒的支持支持宋國。故而對於宋軍的後來的北伐,他們也不會選擇作壁上觀。 

 所以當宋軍開始向邊境大規模調動軍隊的時候,度易侯的請戰書也送到了劉寒的御案上,請求劉寒允許他們在北伐時加入宋軍的隊伍,他們願意以全國之兵作為先鋒,並且自己負責自己軍隊的糧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