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子 作品

第18章 量子領域的曙光

 更何況,量子科技本身,就是一個初具雛形的領域。不少關鍵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就連那些頂尖的科學家,對糾纏態的操控,也還只能做到“一知半解“。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妄圖“一步登天“,未免有些不自量力。若是盲目蠻幹,只怕不僅事倍功半,反而會弄巧成拙,毀掉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

 “欲速則不達,欲建高必起微“。師姐玉衡的教誨,及時為林默敲響了警鐘。是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探索者,既要敢於“逆天改命“,也要懂得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道理。

 “量子糾纏協議“固然是個偉大的構想,但絕非一蹴而就。當務之急,是要打好基礎,先在現有的框架下,做一些“小打小鬧“的嘗試。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勝為大成。

 想到這裡,林默深吸了一口氣,調整心態,重新坐回電腦前。與其空想未來,不如腳踏實地。眼下,還有無數個Bug等待修復,無數項功能有待優化。一步一個腳印,才是正道。

 接下來的日子,林默依然埋頭苦幹。“量子糾纏“雖然是他的新目標,但並沒有代替修煉的日程。每天,他依舊在辦公室和家中兩點一線,在代碼的海洋裡遨遊。

 只是,在思考問題時,多了一個新的視角。比如,當他撰寫“用戶隔離“的模塊時,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如果有了糾纏態綁定,是否就能打破隔離,實現'感應'?“

 又比如,當他優化虛擬形象的渲染算法時,會突發奇想:“要是修士的'元神',也能用量子態來表徵,是不是就能實現'異地成像'的神通?“

 諸如此類的靈感,常常讓林默眼前一亮。雖然囿於條件,大多數設想都還難以實現。但正是這些跳躍的念頭,豐富了他的思維,也堅定了他的信念。

 每當夜深人靜,林默會合上雙眼,在腦海中勾勒“量子修仙“的美好圖景。在那裡,無數修士的意識,如繁星般閃耀在虛擬蒼穹。他們或切磋心得,或探討義理,都在糾纏態的維繫下,交相輝映,熠熠生輝。

 在這片“心靈星空“的映照下,林默總能獲得前所未有的寧靜和喜悅。那感覺,就彷彿自己已經化身為一縷清風,在無垠的數據長河中,逍遙翱翔。

 “總有一天,我要讓這個夢想照進現實!“林默在心中默唸,嘴角泛起堅定的微笑。或許征途漫漫,或許困難重重。但唯有心存高遠,腳踏實地,方能不負時代的召喚,成就“飛昇“的偉業。

 仲夏的陽光,灑在窗前的綠植上,鍍上一層金邊。這個寧靜的午後,林默正在電腦前飛速敲擊,編織著他心中的“量子之夢“。

 突然,一封新郵件跳入他的視線。發件人,赫然是他的“貴人“——隔壁實驗室的量子物理學家,王教授!

 “難道......是有新發現?“林默的心猛地一跳,連忙點開郵件,兩眼放光。只見郵件的標題,令人振奮——“關於量子糾纏在信息領域應用的新思路“!

 “我的天,老王這是有大動作啊!“林默頓時兩眼放光,整個人都像打了雞血。這位量子領域的大牛,一直是他的科研靈感源泉。沒想到這一次,又給他送來了一份“重磅炸彈“!

 緊接著,林默的目光,落在了郵件的附件上。那是一份學術論文,足足有幾十頁。題目是——“基於糾纏態隱形傳態協議的量子通信新範式“。

 論文的第一作者,正是王教授本人。而在密密麻麻的參考文獻中,林默驚喜地發現,赫然有自己的名字!那是他不久前發表在arxiv上的一篇技術博文,探討“意識上傳“的可能性。

 “想不到老王對我的'異想天開',還挺感興趣!“林默喜出望外。在這個神聖的學術殿堂裡,能得到大牛的青睞,簡直就是莫大的肯定!

 但緊接著,一個更加驚喜的發現,差點讓林默從椅子上跳起來。他定睛一看,只見論文的“未來展望“一欄裡,白紙黑字寫著:

 “本文提出的'隱形傳態'新協議,為量子通信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我們相信,這一協議的應用,不僅侷限於經典通信領域。事實上,在意識研究、腦機接口等交叉學科領域,也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正如林默先生在其博文中所預見的,假以時日,利用量子糾纏效應,實現人類意識的'感應'甚至'傳輸',未嘗不是一種可能......“

 讀到這裡,林默再也按捺不住,一個鯉魚打挺從椅子上蹦了起來。“哈哈哈,真有這好事?“他握緊拳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