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商業化




實際上2014年的世界,各國的私人航天公司基本都在發育階段,商業衛星發射的成本也是居高不下,直到老馬的獵鷹火箭成功回收後,才通過重複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這個時期的商業訂單很不少,絕對不愁掙不到錢。



林炬找到正在廠裡的系統工程師安德羅夫,先問他新遠一號改進的事。



既然唐偉天說能將運力改到1.6噸左右那一定是可行的,他也相信系統工程師有這個實力。



果然他只是一說,安德羅夫就已經掏出了電腦。



“新遠一號的設計我已經完全瞭解了,它的應用場景並不是近地軌道,而是有些像太陽同步軌道,不過也不準確,我已經做好了幾個改進方案。”



安德羅夫一共做了三個方案,一個是三級改型,能將近地軌道運力提升到1.65噸,而且成本基本保持不變。



第二個是二級構型,降低了些許成本,近地軌道運力1.4噸。



第三個改進了第三級火箭,主要目標是sso太陽同步軌道,可以打出700公斤的載荷。



而且他還幫助林炬估算了成本,新遠一號發射一次在1200萬到1900萬不等,成本極低,每公斤載荷只需要一萬元左右。



對外報價甚至可以壓到5000美元,這樣也是大有賺頭。



如果是國際行情,1噸左右的商業衛星現在報價差不多是2萬到3萬美元左右一公斤,一單利潤近乎十倍!



只不過這種單子不好接,畢竟這麼重的衛星肯定都比較高端,搭載的八成有阿美生產的零件。



按照十年前阿美頒佈的法案,任何搭載阿美零件的火箭都不能由華國火箭發射,否則出了問題製造商就概不負責。



不過其他小公司或者院校的需求也是訂單啊,況且又不是不能拼單,衛星拼團發貨可比後來的拼夕夕早了好幾十年呢.



“安德羅夫,把這些火箭的數據做的詳細些,我們要承接商業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