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星艦




姿態庫增加了很多數據,畢竟有一次成功經驗,努力往這上面靠就對了。



雖然新遠的回收控制系統進行了加密,但外圍部分還是不可避免的被解析,套在了自家的系統裡。



為了最大化成功率,八院極具創造性的製造了一套模擬軟件來模擬進行火箭回收測試,而且為了真實性採集了相當多數據,然後拿到超算裡跑,新一代的回收系統內部代號“雲開”,在超算裡已經模擬了上千次,實在是挑不出毛病了。



下午14點,長征六號遙四火箭進行了自研回收系統的第四次測試。



在一眾研究員緊張的擔憂中,火箭順利拖著橘黃的尾焰升空。



順帶一提,拼了命搞yf130的六院居然有餘力再小改了一下yf100k,增大壓力將推力提高到了130噸。



數分鐘後,長征六號遙四火箭以一定傾角向著陸場降低高度,這並不是出了什麼問題,而是為了留足調整餘地。



隨著火箭慢慢逼近地面,何倘的臉上不斷湧出豆大的汗珠,幾乎忘記了呼吸。



100米,80米……15米,支撐腿在一秒內展開,發動機持續降低推力,當支撐腿的尖角快要觸底時立刻關機,以免迴流對底部的管路產生燒蝕。



一級火箭在地面上重重彈了一下,然後立住了。



一眾研究員強行按耐住跑進熱浪滾滾的著陸場的衝動,激動地將何倘拋了起來,現場不斷響起了掌聲。



……



“今日下午15點許,我國成功進行了一次運載火箭回收試驗,火箭類型是長征六號複用型,由航天局第八研究院負責研製。



研製過程中團隊遭遇了許多困難,也經歷過失敗,但在團隊總師、八院副院長何倘的帶領下,創新研究手段、加強人員鬥志,通過藉助計算機模擬技術大大減少了數據收集成本,使我國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回收技術……”



晚上,林炬看著CCAv新聞裡的播報內容,不服氣地撇撇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