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調整

但是,問題也有很多,首先是生產效率。”

“生產效率?”

謝廖夫所提出的問題是林炬從未想過的,新遠的生產效率依託基地那可是快的驚人,高度工業化生產,研究院簡化設計工作,是多少航天機構想都不敢想的。

不說別的,就同時開建兩架h2m,130噸級航天飛機6個月完工的能力,nACA全盛時期都難以辦到。

這個生產效率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謝廖夫:“我瞭解到,山海是從源於sC09的,能完成高精度操控的人工智能,而且處理能力非常強大,這樣的人工智能僅僅用來進行運算和內部網絡管理太浪費了,讓它介入生產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讓人工智能去操控機場,這一點現在的數控加工設備就已經夠高了,也不需要節省這一點人力。

我們應該用計算機為每一個產品規劃生產流程,從原料初加工到最終成品,以分鐘為精確單位,劃分每一個流程的時間和加工順序,在短時間內做到生產線的效率最大化。”

林炬用了不斷的時間仔細咀嚼才明白謝廖夫的意圖,並不是讓人工智能接管生產,而是通過人工智能制定效率最高的生產計劃,根據不同的零件加工特點排序,已達到最能節省時間成本的目的。

這讓他想起了ogAs,兩者的思路都差不多,但林炬有一些不同意見。

“可是,新遠依賴供應商,B級基地有現在的強大產能,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很多部件我們依靠華國成熟而全面的產業鏈外包出去了,相當一部分零件需要他們生產出來才行。”

謝廖夫:“那就讓他們也必須接受我們的生產計劃,在自己的產能和我們的產品之間,調整出最好的時間,在對我們的產品儘可能少的干擾下及時供應零件。”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