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似曾相識

所以要是真的進行載人登火,也就意味著CAsA需要多花一個窗口期發射探測器,至少要先確認合適的著陸點才行。

因為火星不像月球,引力更大而且擁有大氣層,千里迢迢把返回的燃料從地球帶到火星再用來返回非常不划算,需要找能夠合成燃料(大致確定為甲烷)的地方才行。

林炬:“在火星登陸上時間麻煩太大了,窗口期每26個月才有一次,其餘時間哪怕發射,因為距離太遠所用的時間也和等窗口期差不多,今年的窗口期已經錯過,下一次已經是2018年5月了,我們有差不多16個月規劃2018年的火星探測任務。”

大佬:“那麼天問一號就不行了,這一次發射的探測器必須要有找到合適的著陸點以及提供火星基礎環境探測的能力。

一個窗口期還是太少了,哎呀,應該早點規劃天問一號,今年發射就很合適了,10個月左右到,還能留下一年多的探測時間。”

大佬有些自責,因為相比探月,火星任務的優先級比較排後,所以航天局一直沒怎麼重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嫦娥系列任務上。

這才導致螢火一號失敗5年後才啟動第二次探火計劃,雖然更加激進,但是卻彌補不了失去的時間。

但誰也沒想到航天局馬上要在登月之後陷入登火的競賽,只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時,一旁默默站著的謝廖夫終於說話了:

“一個窗口期不代表只發射一枚火箭,新遠二號的火星軌道運力可以達到10噸左右,而我們擁有的新遠二號數量已經和發射場數量持平了。”

“你是說……”佘院士想起了當年聯盟初期爭搶第一發射探測器的時候,因為成功率無法保證,就一次性準備3到4枚火箭和相同的探測器,在窗口期密集發射,思路就是總有一個會成功,那幾倍冗餘去賭一個就夠了。

而現在新遠二號火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6枚,國內能發射它的發射場也剛好6個,也就是說最多可以在一個月的窗口期內往火星投射60噸質量?!

佘院士看向謝廖夫,感受著他臉上的堅定和自信,突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