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禎你先別登基容我詐個屍 作品

第84章 銀子,和臉面哪個更重要

  只是抱著能省才省的想法,他清了清嗓子,向吳淳夫道。

  “近來工部要忙著為京營打造新的裝備,所以,朕覺得建造祠堂之事可以外包出去!”

  “外包?”吳淳夫愣了片刻,但很快就反應過來,“陛下的意思是,讓民間的匠人來負責此事?”

  朱由校點頭道:“沒錯!傳詔各省,公開競爭,在保證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誰給的價格最低,祠堂便交給誰來建!”

  “誰敢在這件事情弄虛做假,定斬不饒!”

  “有罰便有賞!能夠保質保量的完工,朕不吝賞賜!”

  郭允厚的臉色很難看。

  貌似自己才是大明最大的包工頭?

  明朝立國之初,沿用了元朝對匠人的政策,將手工業者一律編入匠籍,隸屬於官府,世代相襲,實行輪班或住坐為國家服役。

  雖然自嘉靖四十一年起,輪班匠一律徵銀,政府則以銀僱工,讓輪班匠制度名存實亡,可工部還有大量在冊的住坐匠能夠調用,而且還是隻用管飯,不用發餉的那種!

  可現在陛下竟然放著不要錢的匠人不用,反而要把工程交給民間的那些泥腿子去做?

  這讓他感覺自己被嫌棄了........

  殿內的地火龍燒的很熱,他擦了把額頭的細汗,決定再爭取一把。

  “陛下,給京營打造兵甲,只需鐵匠和皮匠等匠人。”

  “泥匠、木匠、石匠之類的匠人還是能夠抽調一些的。”

  朱由校擺了擺手,一臉神秘的說道:“抽調?沒必要!這些匠人朕還有別的用處!”

  “祠堂之事就此定下,不必再言!”

  匠人再多,他都不嫌多!

  他只怕到時候不夠用!

  大明的科技之路還有很長,他腦子裡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只有遇到合適的人才能拿出來!

  比如,蒸汽機——王徵,熱武器——孫元化,青黴素——吳有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總之所有的匠人,在他的計劃中,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競標的決定一出來,朱由校暫時連那五萬兩銀子都不用出了,就很奈斯!

  他很享受國庫窮的跑耗子,而自己的內帑盆滿缽滿的感覺。

  雖然該出的錢還是要出,可他就是享受這種感覺,特別是當戶部尚書可憐巴巴向自己討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