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禎你先別登基容我詐個屍 作品

第818章 道,無處不在!


                 延禧宮內有人在賣力耕種,山河書院的墨子學院內,同樣有人在努力耕耘。

  顯微鏡項目攻堅組實驗室。

  這裡有個小型的高溫窯爐,烈火熊熊燃燒。

  窯爐前方不遠處有一個加工臺,緊挨著還有一個雜而不亂的桌子。

  上面放置著各種各樣的玻璃和鏡片,還有幾個不同形狀的顯微鏡主機架、載物臺部分。

  該項目負責人院長薄珏,領著自己兩個熱衷光學的得意門生曾復光和王巨珩,正在灼熱的實驗室內再一次進行著透鏡優化實驗。

  當初,李九那把黑龍舌的千里鏡,就是他參與設計的。

  在此之後,他在朱由校的點撥下設計出了雙筒望遠鏡。

  最後,他還主動向朱由校提出了一個想法:

  望遠鏡既然能夠將遠處的人和物放大看清,那麼同理也可以將近處肉眼所難觀察到的細微之物,放大看清。

  朱由校聽到他這個提議,頓時想到了顯微鏡,有些驚喜。

  若是顯微鏡能夠弄出來的話,對於目前的醫學發展將有著極大的幫助。

  於是朱由校再次假借洪武爺之名,將顯微鏡的成像原理給他講了一遍。

  薄珏大為震驚,沒想到顯微鏡中的一些成像原理,竟然與自己所想的恰恰相反。

  於是,在朱由校的推動下,顯微鏡攻堅項目組就此成立。

  很快顯微鏡的主體架等都已經做好,包括目鏡和物鏡殼也都做好了。

  問題唯獨出在透鏡上面。

  顯微鏡的透鏡在放大倍數和濾光度上的要求標準,顯然比望遠鏡要高許多。

  以之前透鏡的質量根本達不到,試驗了好多回,在經過了兩組透鏡地折射之後,所看到的都只是一片模糊。

  於是,他們接下來的實驗側重點,就放在透鏡的質量優化上面。

  為了做出更優質的透鏡,薄珏甚至帶著兩個門生到青州府有名的琉璃產地顏神鎮,去學習那裡的琉璃製作工藝和用材。

  還真讓他們得到了不小的收穫,改進了透鏡的一些用材和製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