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冬天的火爐

  冬天的時候,她和同學們還總要比,今天誰穿的衣服多,褲子多。

  她褲子最少都要穿三條,一條裡褲,中間一條毛線褲,外面一條加絨的黑褲子。

  黑褲子耐髒,一個星期才洗一個澡,要穿一個禮拜。

  衣服要穿四五件。

  一件裡衣,兩件毛線衣,一個外套不是紫紅色就是大紅色。

  毛線衣不是買的,要麼哪個姨婆打的,要不然就是哪個親戚打的送的。

  有時候沒比贏,回到家她就要跟她媽告狀,說哪個哪個同學穿的比她多,她明天要多穿兩件衣服。

  她媽也隨她來,她要加衣服,她媽真就給她穿。

  印象中的冬天,她總是裹的跟個圓圓乎乎的小胖墩一樣。

  當然,在這種‘互相攀比’的風氣裡,同學們無一例外都是這種形象。

  明明都過去了那麼多年,這些記憶在腦子裡無比清晰。

  小學的時候,關於學習的記憶很少,大多是和同學大課間的時候扮演玉帝王母瘋玩,要麼就是捏著學校花壇裡的黃土,和著水摔土玩,要摔打成那種四四方方的正方體,互相比誰摔的土更方正。

  甚至連學校旁邊有條小河,河邊的矮土坡,也成了大家玩土的地方。

  上下掏個洞,在折一根木棍插在洞裡面,把鬆散的泥土從上面灌上去,反覆篩選後,就能得到特別細軟的黃泥土。

  就連這個都要比,看誰能篩出最細的黃泥。

  現在想想,這麼玩,有什麼意思啊?

  可那時候,就是覺得可好玩了。

  兩毛錢就能買到一張的西遊記畫片,用剪刀細心的挨個剪下來。

  分明一套才兩毛錢,但在同學之間彷彿是硬流通貨幣的存在,顧自定了一套規則。

  哪怕是放假的時候,那會兒壓根在家裡待不住,只有吃飯的時候才乖乖在家。

  吃完了飯,就能跑去同學家,到處串門,或者約著出去哪兒玩。

  而地點大多不是哪座山,就是哪個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