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無限暴漲,我橫壓多元 作品

第353章可觀測宇宙?只是一角

  這是藍星許多天文學家乃至普羅大眾們一直以來都十分好奇的問題。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宇宙一直在超光速膨脹,而且每時每刻都在加速。

  這意味著即便以光速朝某個方向不斷航行,宇宙膨脹也會先航行者一步到達更遠方的區域。

  因此總會有一個航行者們永遠無法到達的點,這個點引申而出,就是所謂的宇宙邊界。

  而在藍星文明大多數生命的認知中,一般意義上的宇宙就是‘哈勃體積’——可觀測宇宙。

  即,指代的是以藍星為中心半徑465億光年,直徑930億光年的球形時空。

  人類從古代到現代再到將來所發現的,以及可能會發現的所有星系,都存在於其中。

  當然,在這區域之外或許還會存在大量星系。

  但它們發射的光因為宇宙膨脹將永遠到達不了藍星,也不會被藍星眾生觀測到。

  所以465億光年之外的宇宙,就被統稱為不可觀測宇宙。

  不過,以上的種種概念僅僅只是藍星文明眾生的淺薄認知。

  至少在餓神一族的記憶中,宇宙的真實‘地理’景貌就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他們所知曉的‘界元之河’,其蔓延的星空範圍……遠遠超越了所謂的可觀測宇宙。

  在藍星眾生的常規認知中,宇宙就是由東一片西一堆四處飄蕩的星系,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所組成。

  許久以前,穆蒼也是這樣認為。

  可在餓神一族的記憶中卻並非如此。

  首先,宇宙中就從來沒有絕對不動的天體及事物。

  不論恆星、行星、中子星、黑洞還是稀疏的星際塵埃,都永遠處在運動狀態。

  即使銀河系、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這樣更大的天體結構,也同樣在有規律的運動。

  這種星系級別天體的運動,就被稱之為‘本動’。

  宇宙間諸多星系的本動乍一觀測,似乎雜亂無章毫無規律。

  可當星系的數量足夠多時再去觀測就會發現,其實諸多星系的本動並非亂動。

  它們俱都在朝著一個確定方向不斷移動。

  站在銀河系尺度,恆星系統就是基本結構單元。

  若走出銀河系站在更高尺度上,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才是基本結構單元。

  但要站在宇宙尺度上,就只有星系團甚至拉尼亞凱亞這種超星系團才有資格成為基本結構單元。

  而擁有著龐大質量的一座座星系團及超星系團自然會‘壓迫’周圍廣袤的時空結構,形成一座座巨大的引力場。

  一座座具備巨大引力場的星系團又會互相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更加龐大與恐怖的引力場。

  這種級別的龐大引力場會使得諸多星系團及超星系團在更大範圍的宇宙空間內形成一條條極其複雜的運動軌跡。

  在這些紛繁複雜的運動軌跡中,有時諸多星系團會相互聚集,形成超星系團或者更大也更鬆散的星系複合結構。

  有時諸多星系團則會在宇宙中分散開來形成一片片物質稀疏的空曠區域,即宇宙空洞。

  更多時候,一座座龐大引力場卻會‘驅使’著大批大批星系團如同藍星地表下方的暗流般朝著某個確定方向,以億年為時間計量單位的浩浩蕩蕩奔流運動而去。

  這種涉及數十上百億光年範圍億萬星系的超級天文現象,就是宇宙暗流。

  同時在餓神一族的記憶中,宇宙暗流遠遠不止一條,而是有成千上萬條甚至數十上百萬條之多。

  就像藍星上的河流終會彙集成海一樣,這些遍佈在廣袤宇宙間各方區域的暗流亦會在引力作用下彙集凝結。

  而由這無數萬條龐大宇宙暗流互相纏繞,虯結構成的終極結構,就是引力古河。

  穆蒼從前所認知和知曉的所謂可觀測宇宙,就正被一條龐大無邊的引力古河所貫穿環繞,圍攏蔓延。

  這條古河,就是界元之河。

  而在暴食之王·修的記憶之中,界元之河影響的星空甚至遠不止可觀測宇宙那麼簡單。

  其蔓延的時空範圍,可能……超過了兩千億光年。

  甚至從修與某些千萬歲年齡級宇宙老古董的交流來看。

  界元之河,可能亦非宇宙中唯一的引力古河。

  在這條河之外,或許還存在著數條甚至更多數量的其他古河。

  所以相對於真正的宇宙而言,可觀測宇宙……也僅僅只是一處大點兒的角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