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四十九章 形勢逆轉(下)

  在這距離敵軍陣地七百多米的距離上,想取得首發命中並不容易,更何況現在天色未明。

  炮兵們依照曳光彈落點迅速修正,旋即,四門戰防炮一齊開火。

  被兩發穿甲彈命中的一輛巡洋坦克上一秒還在瘋狂掃射著機槍,下一秒就瞬間沒了動靜,渾身是血的坦克兵打開艙蓋往外爬。

  三五式戰防炮由瀋陽兵工廠設計定型,為哈奇開斯mle-1934型25㎜反坦克炮的大幅度改良版,除了口徑改為八分、即25.6㎜外,在結構上也做了許多調整,足足把原本455㎏的重量減輕到305㎏,幾個人就能推著到處跑。

  其外形非常低矮,炮盾上邊為波浪線,炮口裝有喇叭形消焰器,半自動開栓,理論射速高達每分鐘20發,初速900m/s;可在五百米的距離上擊穿36㎜厚度的垂直放置的軋製鎳錳鋼板,如果發射鎢芯穿甲彈則能上升至42㎜。

  【法國人研究發現,肉眼更容易發現遠處的地平線上橫平豎直、形狀規則的物體,而通過波浪或折線形狀破壞剪影,則可以增加隱蔽性。】

  之所以選擇如此小口徑的玩意而非看上去更好的37㎜反坦克炮是因為兵部認為沒必要——它打不穿的重裝甲戰車,換37㎜炮來也夠嗆,那為何不選更輕更便宜的?

  此時此刻,環形陣地上的英印軍士兵們看到了不斷破空而來的炮彈,一發發穿甲曳光彈猶如閃亮的絲線一樣,然而這些絲線卻能輕鬆洞穿皮薄餡大的巡洋坦克和超輕型坦克。

  彈藥殉爆的坦克從各個縫隙中往外滋著火焰,隱約能聽到從中傳出的悽慘哀嚎。

  這種情況下,第五皇家坦克營幾乎毫無反制手段,純粹實在被動挨打。本來一輛輛坦克就是被分散部署充作火力點的,之間的聯絡不暢,所以大部分坦克直到被擊中都沒發現明軍的反坦克火力來自何方。

  再說了,即使發現了也束手無策,在只有照明彈光照的低能見度條件下攻擊七百米外的低矮的反坦克炮?以2磅坦克炮高爆彈那可憐的殺傷範圍無異於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