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二八二章 孕!特色樸素實用主義


                 七月的南京,驕陽似火,樹上依附的知了在拼命的嘶叫,陽光直射在皮膚上,彷彿在被烈火炙烤一般。

  從上個月迄今十多天,時間雖然不長,但一系列重大變故卻接連發生在了大明。

  在皇帝的授意和推動下,原先朝廷之首、丞相鄒卓昀請辭,退居三線,時年五十五歲的高慶魁接任。

  內閣也隨之進行了小幅度改組,但主要閣臣並無調動,人事、財政、民政、外交、國防這“上五相”仍是原班人馬。

  高慶魁,徐州人,乃是科舉考試廢止改為統一國考前的最後一次科考的二甲進士之一,之後在改組後的太學修習兩年,二十二歲時以戶科給事中初入仕途,後又外放至兗州任知州三年,接著調回京城繼續穩步升遷。

  其人在憲政會中表現凸出,人緣不錯。因為資歷足夠,且政見與當今局勢契合,再加上他相對來說比較年輕,精力肯定比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們強的多。故而在幾年前就入了皇帝的眼,時至今日終於入主朝堂,成為大明朝廷之首。

  諮政院在七月二日通過了以《諫言國防軍備宜從快擴充疏》為基礎的戰備法案,增加國債發放,大力擴充陸、海、空三軍規模。

  陸軍現在共有44個步兵師、2個戰車旅、3個摩托化步兵旅、7個野戰重炮旅、3個攻城重炮旅、8個工兵旅以及若干其它單位,合計八十六萬人,此次計劃擴充8個步兵師。

  海軍此次擴充主要側重於小型戰艦和輔助艦艇,包括9艘驅逐艦、2艘防空巡洋艦、1艘潛艇母艦、4艘獵潛艦、14艘登陸艦,還有大量的掃雷艇、佈雷艇、魚雷艇。

  除此之外,登陸火力支援艦與護衛艦也首次出現在訂購計劃中。

  空軍著重於強化對海打擊能力,原本海軍方面一直聲稱對海打擊的任務由海軍航空兵負責就足夠了,但現在空軍改變了以往放任不管的態度。

  除了常規的戰鬥機、俯衝轟炸機、水平轟炸機、運輸機之外,空軍方面亦計劃下單240架雙發魚雷轟炸機、400條訓練魚雷、2200條448㎜航空魚雷,以及1000枚500㎏半穿甲重型航彈和4500枚250㎏半穿甲航彈。

  除了這些擴軍計劃之外,一些聞所未聞的“小事”也悄然而至了。

  諮政院通過了一個《銅鋁管控令》,要求民間企業須於三個月內將各自產品銅消耗量減少20%、鋁消耗量減少35%。

  改換代用金屬也好、直接降低總產量也罷,總之這些戰略資源要開始省著用了,具體消耗量要仔細上報給官府統計,作假者嚴懲。

  無線電廣播中的娛樂節目時間被削減了一個時辰,上午與晚上各半個時辰,改為播放“國情大家(國情分析專家)宣講、剖析天下局勢”。

  說白了,就是名家訪談一類的玩意。

  仁和黨人士們公開呼籲,建議農村百姓可以囤積一些工業必需品了,而城市百姓則應囤積肉、糖、油三者。

  為確保穩定,米、面、鹽倒是不用擔心,可官府卻沒工夫保證家家戶戶都有肉、糖、油,而這三者卻又是提升生活品質最明顯的玩意。

  儘管還有許多百姓仍然醉心於歌舞昇平的太平治世,但愈來愈多的人已經嗅到了硝煙的逼近。

  站在即將到來的轉折點回頭往後看,之前的數十載或許稱不上完美,可終究不用憂心於戰火紛飛裹挾來的災禍。如此,將之稱作黃金時代似乎也無可厚非?

  現在,和平安寧的日子快要到頭了。

  “哎,別嘛先生,別摸,有些疼。”

  “嗯?怎麼回事?”

  七月初三的晚上,在小小的前院中納涼之時,周某人的動手動腳被夏筱詩制止了。

  後者有些扭捏地低聲答道:“不知怎地,胸…今天有點脹痛。”

  納悶的周長風收回了手,思來想去感覺她不像是有什麼病症。

  於是他隨口一問,“小詩,你這個月的那啥來了沒?我記得應該是前幾天就來的吧?”

  “還沒呢,這都遲了三、四日了……”說著說著,夏筱詩也想到了什麼,驚道:“啊,該不會……”

  “恐怕是的。”周長風正色道。

  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夏筱詩的眸子反射著熹微的光芒,她目光直直的怔了幾秒,然後才欣然道:“去醫館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