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貢生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我的“朋友”不一般

  哦,感情你們君臣在這裡唱雙簧呢?

  必然是有“事出有因”。

  一定是因為欽天監、太常寺等為首的玄學派,掌握到某種天機,發現了天機跟人倫的聯繫,發覺皇帝這時候就應該順應天命納個妃,如此才能為大明開枝散葉,然後巴拉巴拉說一堆……結果就是皇帝順應天命,同意納妃……

  這才是正經的流程。

  徐瓊苦笑道:“非要這麼大費周章嗎?”

  謝遷道:“難道你覺得沒必要?”

  徐瓊還正想說呢,皇帝的心思轉變,自己違背了當初的承諾不納妃,現在壞人卻讓我們來當,憑什麼?

  再說了,納妃之後,對我們這些當官的真就是有好處的?

  嘴上說,皇帝廣納妃,多生兒子,是為了大明的穩固,但其實除了朱祐樘的老祖母和身邊的親信太監之外,旁人對此事真有那麼上心嗎?

  管你有沒有子嗣呢,就算你沒有,給你過繼個過來都行。

  反正以後也不是沒有,你死了十幾年,我們都能給你過繼個兒子來,有什麼事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

  “那……那是要找太常寺的人?”徐瓊沒有去跟謝遷過分爭論。

  謝遷起身道:“禮部與太常寺走動甚多,還是你去說,或者去找欽天監正吳昊,他最近似是有些不順,你正好去提點一番。”

  徐瓊想說,為何不是你去?

  但看謝遷那態度……徐瓊瞬間明白。

  自己想拿謝遷當槍使,但謝遷在朝的地位明顯比他徐瓊高,哪有職位高的被職位低的利用的道理?

  以謝遷的老奸巨猾,隨便一個反手扣殺,感覺上是給他徐瓊出主意找欽天監的人去講什麼天意,但其實就是謝遷把難題反丟給他而已。

  現在不是你徐瓊出頭,也得是了!

  ……

  ……

  翌日。

  朱祐樘仍舊沒有上朝。

  在宮裡,朱祐樘接見了張周和唐寅一行,唐寅作為出使遼東審查潢水一戰功績之人,除了兵部主事的職位之外,還會加遼東巡察御史的職位,同時再加個“研武堂僉事”……這職位唐寅自己都不知道是幹嘛的。

  總之官從正六品,變成了從五品。

  卻沒有掛員外郎的職位……

  看起來是升了一級的京官,地位瞬間感覺高了很多,但唐寅又知道自己等於是被半發配到地方,而大明的規則是京官發地方至少漲三個官級,他這個才漲了一級……

  “唐卿家,你此番出使朝鮮,將會持節杖和國書,名義上是前去冊封朝鮮國藩主之子為世子身份,同時與之商討一同出兵之事。”朱祐樘道,“此行你會非常辛苦,要在一個月左右時間抵達,中途還要前去瀋陽,至於具體的事項,都會由萊國公跟你講明。”

  唐寅拱手道:“臣領旨。”

  朱祐樘笑道:“秉寬啊,朕倒覺得,你眼光不錯,這唐寅也算是棟樑。看他精氣神,應該是能勝任此差事,建功立業應該不在話下。”

  唐寅想問什麼,突然意識到自己身在乾清宮,皇帝不問他,他沒資格發問。

  張周替他把問題問出口:“陛下,您看在唐主事事成之後,是留在朝鮮,配合朝鮮出兵呢?還是讓他回瀋陽,協助陸中丞等人出兵?”

  “這……當然就先彆著急回來了。”

  朱祐樘的話,差點把唐寅嚇得雙腿直接軟下來。

  張周從旁邊拎了他一把,笑道:“唐主事,這是陛下欣賞你,留你在朝鮮,你便相當於大明的國使,李朝出兵之事皆都要受你的管束,你是去當監軍的。”

  “那……那……”

  唐寅話都說不利索了。

  張周問道:“對了唐主事,你還準備帶什麼人前去朝鮮?我這邊跟陛下請示過,調給你二百人的出使隊伍,配合上新式的火銃,至於火炮嘛……給你五門輕便的炮,這是為了保障你能平安抵達。給你多少東西,你要如數給帶回來。”

  唐寅一聽,這還怕我把火炮和火銃落在朝鮮不成?

  話是張周問的,但唐寅則是恭敬對朱祐樘回道:“臣找了曾經的好友,如今為舉人的徐經,一同前去。”

  “好。”朱祐樘道,“朕會讓遼東巡撫,再派幾人協同你前去,也是為方便商議行軍部署。至於那徐經……雖然之前在科舉時,有一些行為不端的行為,但到底他也有心為大明效命,若是他此行朝鮮能順利完成,朕會酌情給他升賞的。”

  唐寅本還以為皇帝會直接給徐經個什麼官之類的。

  聽到只是在完成出使之後,才能升官。

  唐寅都替徐經覺得可惜……但再一想,這有什麼好可惜的?你自己主動請纓去的,又不是皇帝或張秉寬找你的,就算你毛遂自薦,也要看你能力如何。

  如果有勇氣就能加官進爵,那大明的官職也太不值錢了。

  ……

  ……

  張周跟唐寅一起面聖之後,再一起跟著蕭敬往宮外走。

  “都收拾好了?”張周笑著問道。

  唐寅道:“還好。”

  他其實想說,我身在京師,近乎就是個孤家寡人,到現在連婆娘都還沒帶來呢……唐寅唯一的女兒是後來續絃後所生,也就是說他現在除了有個對他百般挑剔人還在江南的妻子之外,其實都算是個孤家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