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貢生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濁難分

  ……大臣聽了都很無語。

  還是陛下您瞭解張秉寬那小子。

  他從入朝之後,到得勢,好像朝堂他還真是不經常來。

  以前我們總覺得,他是覺得自己資歷不夠,不好意思來。

  感情是他“懶”,不想來?

  不是他怕跟我們面對,而是懶得跟我們面對?這……打人不打臉可知否?

  “待他回京再說吧。”朱祐樘道,“傳令到應天府,讓秉寬放下手頭之事,即日護送太子北上,沿途若有差事未能完成,由他一力主持。”

  既調張週迴京,也沒說讓張周徹底把南京的差事放下。

  大概的意思是,你有本事管,由你一肩挑。

  “陛下,那新建伯……”劉健提醒。

  您總厚此薄彼,總在說張秉寬,但我們現在提的是“首功”之臣王伯安,陛下您應該如何安頓他?

  “朕不都說了嗎?讓新建伯留在大同為巡撫,執掌地方軍務,他曾在大同督撫過,對於地方情況最為了解。”朱祐樘還略顯不耐煩。

  當說完這些,朱祐樘環視在場大臣,再以語重心長的口吻道:“諸位卿家,朕還想問你們一句,你們現在仍舊認為,朕不該用秉寬嗎?”

  沒人提出異議。

  這就讓朱祐樘很滿意。

  “既然沒有,那朕把話撂在這裡,若是再有人以朕用秉寬之事,行參劾之舉,莫怪朕不留情面。”朱祐樘說著,好似是餘怒未消道,“六科將之前參劾秉寬的奏疏,都原封不動給拿出去,這次朕就不計較了!但若是再有人說三道四,那就是與朕為難了!”

  “議功之事,暫且不提,這幾日會有更多的戰報傳來,兵部也及早擬定出請功的方略,至於用度等問題,也等秉寬回京之後一併做商議。”

  “今日不必再提西北之事,說下一件吧!”

  ……

  ……

  朱祐樘倒是很乾脆。

  調張週迴京,以及安置王守仁在大同,近乎是一口氣給決定的,也沒跟誰商議。

  但對於將張周調回來之後,委命如何的差事,卻沒明確說。

  朝議結束之後,大臣出宮的路上,倒是沒人願意再談張周……談也沒得談了,很顯然張周的崛起已勢不可擋,天意幫他,皇帝幫他,連韃靼人都幫他……

  皇帝都明確說了,誰再參劾張周,不用問情由直接法辦,都已經不是規定不能拿災異之事參劾了,就是有理有據也不行,總歸張周不但是挑出朝堂的權臣,還是你們言官不能碰的人……連參劾都不能參劾的人,去談論他……簡直是自尋煩惱啊。

  出宮路上,很多人跟倪嶽道別。

  倪嶽面色坦然。

  明明回京城是準備大幹一場的,好不容易混到吏部尚書,有機會做點成績,也算是六部外臣的極上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但就是沒幹幾天,就要收拾鋪蓋捲回家了。

  “倪部堂不知有何人舉薦接替於您?”有人還閒的沒事幹,去問倪嶽有關接替人選的意見。

  倪嶽聽完心裡也很不爽。

  我有權力決定這個?或者說,我的意見陛下會聽?

  而且你們不會是腦袋被驢踢了吧?

  陛下不許馬文升致仕,卻讓張秉寬回京,卻讓我讓位,什麼意思還用我直言嗎?

  明顯是……馬文升接替我,而張秉寬接替馬文升,然後各自皆大歡喜,就我慘淡收場。

  倪嶽不理會那些與他道別之人,主動往劉健那邊走過去,趁著劉健去往內閣值房前,拱手道:“劉閣老,這朝堂,可就拜託於您了。”

  “嗯。”

  劉健只是點點頭,沒回話。

  也無須太多去解釋。

  倪嶽再拱手失禮之後,算是完成了臨走之前最後的交託,便也無牽無掛一般,人昂首闊步走於大臣最前,有點與眾人訣別的意思。

  “他這是何意?”謝遷皺眉,問了一句。

  劉健道:“他拜託於我,我又拜託於何人?”

  倪嶽退了,顯得不甘心,他劉健其實也不想繼續當這個首輔。

  太累。

  而且明顯已不得皇帝的信任,那還不如把位置讓出來,顯得自己“高風亮節”,反正李東陽和謝遷也是他信任的人物,年歲也比他小了很多,讓二人中無論是誰來當這個首輔,也能保證朝堂的運轉。

  謝遷趕緊道:“你可不能這麼說,越是風雨飄搖時,越是要有人能做這定海神針。”

  李東陽看了看二人,他明明聽到二人的對話,卻也沒接任何的話茬。

  旁邊很多人有的在笑著。

  而禮部尚書林瀚身邊,明顯聚攏的人更多了……或者很多人覺得,林瀚是競爭吏部尚書有力人選,以至於大明的清流已經在開始往“濁流”靠攏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