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9章 朝堂風雲


                 顧況很守信,寫了一封公文,蓋上了屯監的公章以及自己的私人印信,說自己守護農田不利,僚人燒山的時候將其燒掉了一半,現在補種已然來不及了,請中樞責罰。

  並將其交給鄭叔清過目,二人唏噓客套了一番後,顧況這才告辭離開。

  然後他又“順路”給方重勇留了一張字條,約在城外江邊見面。

  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問題。按理說,方重勇其實是可以不搭理顧況的。

  不過看到老實人被坑,方重勇很是不好意思,於是隻身前往城外江邊長亭,就看到一身粗布袍子的顧況早已在那裡等候了。江風吹亂他不怎麼打理的頭髮,顯得有點狼狽。

  “小郎君人小心不小,一下子就把我給坑慘了啊。”

  顧況邀請方重勇坐下,一臉苦笑道。

  “顧大家……”

  “當不起啊,小郎君才是神童,那一首生當作人傑振聾發聵。”

  顧況很是客氣的說道,顯然餘怒未消。

  “顧兄臺,其實吧,這封公文雖然看上去你損失很大,但實際上,則很有可能因此入長安為京官,因禍得福。更不要說被追究責任了。”

  方重勇神秘一笑說道。

  “唉,謝你吉言,中樞不把我革職查辦就要燒香拜佛了。”

  顧況一臉生無可戀,估計朝廷的調令下來之前,他都會吃不好睡不好。

  “顧兄臺,你想啊,以前你讓裝船運走的紅蓮稻,難道一點都沒少,全都送到皇宮的府庫了麼?天子吃得了那麼多?”

  方重勇問了一個拷問靈魂的問題。

  “那倒也不是。”

  顧況訕笑道,他雖然是老實人,可這裡頭的道道,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他不敢對貢品伸手,不代表別人也不敢。

  長安的達官貴人那麼多,要麼有錢的,要麼有權的,想吃點地方特產,那叫事麼?如果皇帝不賞賜,難道就讓這些珍貴的紅蓮稻直接爛在府庫麼?

  顯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從前,紅蓮稻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損失掉,送到李隆基手裡的,能有發運時的一半,就是某些人吃相好看了!

  顧況很奇怪,為什麼方重勇年紀輕輕,卻對長安官場的那些道道很瞭解。

  “顧兄臺寫那一份公文,無形中就給許多人打了掩護。

  這些人得了顧兄的好處,又怎麼會特意打擊報復呢?所以此事不但沒有什麼危險,而且顧兄臺還很可能因此獲得提拔。

  畢竟,在夔州看管田地,與在長安看管田地,好像也沒什麼太大區別。那些人也不介意顧兄臺這樣知情識趣的人離自己近一點,不是麼?”

  看顧況似乎聽進去話了,方重勇開始詳細解釋此舉為什麼完全不會有事。

  顧況把紅蓮稻全部交出去,但是“貨單”上只寫五成的量,那麼另外五成,就變成了朝廷監視範圍以外的貨物,換言之,將會堂而皇之的被“漂沒”。李隆基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如何,極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或者叫沒時間關注這點小事。

  因為往年,也會“漂沒”,但是過程可能有點曲折,比如說某些人會上報漕船沉了一艘,船上的紅蓮稻也被漂沒了。

  長安的那些達官貴人得了顧況的好,肯定會投桃報李,幫忙遮掩。要不然,下次誰還會主動“孝敬”他們呢?

  “某原以為朝堂朗朗乾坤,朝政清明,沒想到其中居然有這麼多關節。”

  聽完方重勇的解釋後,顧況長嘆一聲,已經有辭官回家耕讀的意思。

  “顧兄要是能去長安,見識一番長安風物,也是不枉此生,何苦出此頹喪之言呢?”

  方重勇安慰他道。

  顧況不答,只是搖頭嘆息,起身告辭離去。

  他離開了,方重勇一人看著江流上一艘接一艘,魚貫而入通過夔門江關的漕船,又眺望對岸雄奇的白帝城,頓時感覺頭腦分外清明。

  這段時間紛繁複雜的諸多事件,讓他目不暇接。不過現在他已經把其中的種種怪異給理順了。

  “非丞相在夢中,只有鄭使君在夢中啊。”

  方重勇忍不住感慨道,他已經看破了迷局,但並不打算跟鄭叔清和盤托出。

  “方有德,字全忠,天子潛龍時舊人。有一獨子方重勇,自幼痴愚,口不能言。

  吾今日觀之,古人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誠不我欺。你神童之名,不但正如鄭叔清所說那樣,而且猶有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