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一幕總結,順便求個票

  這種能不寫,就一定不會寫。

  比如說以為自己口才好,以為自己心細如塵,抓到對手的一點小辮子,就可以去跟李隆基講道理,跟李林甫去講條件說服對方如何如何。

  讓本來被罷官的人可以免於罷官,可以把李林甫身邊的那些爪牙玩弄於鼓掌。

  以為掌握了一點信息優勢,就能翻盤絕境。

  這一類的故事,不會出現的書裡面,一章都不會寫。很多小事,都只是大勢的導火索,無論怎麼擺弄引信,只要沒能力拆炸彈,那麼不可能改變任何事情,一點都不能。

  我所知道的絕大多數的古代故事,其實都沒有那麼複雜的套路,因為在信息傳遞不暢的古代,真的很難演出來。

  越複雜的套路,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比如說劇情背景的史實裡面,嚴挺之幫犯人求情,然後被李林甫拖下水。藉此,張九齡也被嚴挺之拖下水,最後被罷相。

  整件事複雜麼?

  幹掉了一個大唐名相,一箇中書侍郎的大事件,真就這麼簡單?

  很遺憾,真的不復雜,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如此簡單,複雜的是它背後的博弈與選擇。

  李林甫的人隨便查一查就查到了嚴挺之做過什麼,都是用的官府渠道,也沒有那麼多的私人間諜啊,保密啊,反偵察啊。

  更沒有什麼隱瞞之後被拆穿,然後再反殺,智鬥五十回合後如何如何的套路。什麼都沒有,甚至去找李隆基告狀,都是一錘定音。

  限於古代的客觀條件,也無法實施那麼多套路。越是複雜的陰謀,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就算真有,在權力面前,什麼也不是。

  清代江南“刺馬案”也不復雜,陌生人上去一刀就解決了。

  唐代藩鎮刺殺宰相武元衡案,也是手起刀落,而且朝廷一查就知道是誰派的,這件事在政治上也沒有產生謀劃者需要的效果。

  這些歷史上真實發生故事很難看,沒有那麼多波折,但也沒辦法,因為這就是事實啊。我不能打著“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幌子胡編亂造一齣戲。

  我這本書的風格,不可能想出那些天馬行空,又幼稚得想扣腳指頭的“複雜劇情”。我能寫,但不能寫在這本書裡頭。

  或許下本書會有吧,誰知道呢。

  唐代的官員,可以狎妓,也可以權鬥,甚至還可以栽贓陷害耍套路。

  但是,他們也是要做事的,要做正經事,要做工作,要政績。不是說整天想著今天搞這個明天搞那個。

  就好像書友群裡面有讀者說的:為什麼現代都市劇裡面的人,好像除了整天談戀愛以外,就什麼事情都不做了!

  回家了是談戀愛,工作也是談戀愛,上學也是談戀愛,出差也是談戀愛。其他的東西,全部淡化了,消失了,看不到了,模糊了。

  換到歷史文裡面,這些官員們整天權鬥,不談他們做了什麼事情,這不就跟都市劇裡面的人只會談戀愛一樣麼?

  換一個詞而已。

  不說別的,就說李林甫。

  李林甫口蜜腹劍不假,但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處理政務,而不是挖空心思對付政治對手。

  為李隆基搞錢是一件很消耗腦力與體力的事情,風險還不小,這位皇帝的胃口是很大的,伺候他不容易。

  堂堂宰輔,難道所有精力都在搞死競爭對手上面麼?歷史書上這麼寫,可不能想當然就照搬啊。

  這裡有別於“戀愛腦”的腦子,我姑且稱之為“權術腦”。也就是除了爭權奪利以外,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這個人注意的。

  我很怕那種“權術腦”的故事。

  按“權術腦”的故事邏輯去寫,主角就應該投靠皇帝,投靠權臣,又拉又踩。然後無視客觀規律,奪取軍權安史之亂後當節度使,再雄霸一方。

  接下來就是剪除對手建國,一步步再創一個新的,不叫大唐的“大唐”。

  我沒法按我的思路寫那樣的故事,老實說,類似書我看第一卷就知道結尾寫什麼。我都看不下去的書,還能寫給你們看麼?

  唐代是沒有法治的,也沒有地方可以講道理,講是非曲直。這些在權貴那裡,不重要。權就是法,法就代表著權,跟大魚吃小魚一樣。

  唐代哪裡有什麼司法?哪裡有什麼公正可言?

  如果寫了,我自己都覺得可笑,不敢發出來丟人。

  主角如果弱小,可以施展的“權術”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在權力面前,所謂的來自現代的技巧,很蒼白很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