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52章 家父方有德

  湛藍、豔紅、橙黃、青綠等等,各種顏色,各種款式與花紋的都有。

  方重勇拿下一匹錦緞觀摩撫摸,這種錦織,不僅撫摸起來溫和而光滑,而且還有著普通絹帛所不具備的厚實感。

  花紋在具備了粟特錦的崎嶇雄壯之餘,又用圓潤的花紋掩蓋了粟特錦花紋所固有的粗大猙獰。

  一句話,這款布料幾乎是融合了常規蜀錦與粟特錦的所有優點,創造出的一種新織錦。

  鄭叔清來找方重勇尋求對策,恰恰不是因為他對這些仿粟特錦不滿意,而是太滿意又患得患失,怕不能入李隆基的法眼白忙活了。

  這就好比有人就是喜歡街邊早點的隨意,而不喜歡大酒樓飯菜的拘謹一樣。

  鄭叔清僅僅只是對李隆基的喜好沒譜。

  “東瀛來的遣唐使,得知仿粟特錦後的消息後,跪在少府監門前祈求,又去求聖人,本官這才割下一片,賞賜給此人。

  據說,這位遣唐使是要拿回去給他們的酋長作為帥旗使用。”

  鄭叔清不無得意的說道。

  本子?

  那就難怪了。

  方重勇微微點頭沒說話。

  似乎是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鄭叔清繼續自豪的說道:

  “我大唐可以縱橫西域,可不單單是靠著兵革之利。

  若只有武力豪橫,沒有財帛相伴,想以德服人也很難。

  吐蕃與我大唐爭雄,之所以屢屢吃虧,最大的原因不是吐蕃不會打仗,而是我大唐有絲綢,吐蕃卻沒有。

  絲路上的西域諸國,都不希望吐蕃強勢,因為吐蕃不能給他們所需要的絲綢。”

  鄭叔清用手掌拍了拍一匹錦緞,好像這東西就是他手裡的神兵利器一樣。

  方重勇微微點頭道:“不用再吹噓這些事情了,說點實在的。

  這些仿粟特錦我看過了,不如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叫唐錦吧。”

  一聽這話,鄭叔清恍然大悟道:“妙啊!唐錦唐錦,我大唐之錦,聖人肯定會龍顏大悅。”

  瞧你這點出息!整天聖人不離口!

  方重勇嘆了口氣,繼續說道:“聖人見多識廣,你以為改個名字,就能糊弄過去了?恐怕還得有別的東西配套才行。”

  果然,鄭叔清又頹喪下來,哀嘆道:“是啊,光名字好聽沒用,終究還是要騷到聖人的癢處。”

  東施就算改名叫西施,別人看到了她也一樣會被嚇跑,改名字這種小伎倆,當成輔助手段或許有用,但拿它當救命稻草,還是幼稚了點。

  方重勇微微點頭,他覺得老鄭雖然是李隆基的忠實狗腿子,思維模式跟李隆基高度同頻。

  但這一位心裡未必很看得起李隆基吧?

  不是有句話叫什麼來著:離神越近的人,越不相信神。

  鄭叔清可能就是這樣的情況。

  越是跟李隆基的思維模式高度同頻,就越是明白這位大唐聖人,並不是什麼英明神武的主。

  方重勇把鄭叔清拉到一旁,壓低聲音詢問道:“我現在要去梨園,你要去麼?”

  “去梨園做什麼呢?”

  鄭叔清一愣,忍不住反問道。

  “去了伱就知道了。”

  方重勇得意洋洋的說道,懶得跟老鄭解釋為什麼。

  梨園這地方,某種程度上說,其實比宮城的守衛更森嚴。

  因為李隆基現在基本上不會在宮城辦公,更不在這裡居住,但他卻經常在梨園玩耍!

  帶兵攻打梨園弒君,那可比攻打長安宮城的成功率與效率高了無數倍。

  因此長安宮城的宮禁在開元初年李隆基穩定政局以後,就並沒有想象那麼森嚴了。只有一些局部的要害部門,城中有崗,不好進去。

  中樞官員只要在宮門處“打卡”作記錄並說明入宮城事由,就能順利出入,業不會驚動門監的高級軍官,更不需要特批。

  方重勇與鄭叔清二人就是這樣進來的。

  “當然是去辦你這破事啊,不然還能為啥?你就說去不去吧?”

  方重勇不耐煩的說道。老鄭這人就是一心求穩,關鍵時刻太猶豫,出了事又喜歡破罐子破摔。

  “我去還不行麼?”

  鄭叔清抱怨了一句,二人從宮城出了北面的光化門,前往位於長安西北角的梨園。

  梨園是唐長安禁苑風景園林區之一,位於光化門之北禁苑中。

  園中有梨園亭、毬場,是唐代皇帝風景遊賞和舉行拔河、擊毬娛樂活動之處,乃是宗室子弟遊玩的地方,也是皇帝宴請群臣的場所。

  不過,到了梨園的值守處才發現,這裡好像並不是方重勇要找的梨園!

  “呃,你們是要找梨園裡面吹拉彈唱的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