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60章 王者之風

  “龍武軍正在招募銳卒,我想辦法替你弄一個龍武軍的軍籍吧。”

  方重勇沉聲說道。

  渣爹辦了件邋遢事,他這個兒子來收拾爛攤子,真讓人無語。

  瞧這破事弄得!

  “可是,我是逃奴,這件事……”

  崔乾佑面露喜色,又轉為黯然。

  要是走正規程序,這件事就沒法搞。崔乾佑原本有軍籍,因為方有德的誣陷,而“降級”為官奴。

  形形色色的奴婢在長安很多,多到數量在總人口的10%到25%之間,就連方大福與方來鵲的身份也是如此。

  只是在細節上,稍稍有些不同。方大福父子是方有德“放免”後自願留下來的,在戶籍上寫著“部曲”二字,但仍然不能自立。他們在名義上,都是需要依附方有德父子而存在的。

  也就是說,方大福父子是可以成為良家子的,但是他們不願意,至於為什麼,或許長安各類奴婢們心裡都明白。

  所以按照唐律,崔乾佑身上有一系列的問題要處理。

  首先,他要從官奴變成“私奴”,而且需要讓所屬的“主人”出面,幫忙解決“逃奴”的問題。

  這一步就能把絕大多的“良家子”攔在門外了。

  其次,光變成私奴也沒有用,因為奴籍是不能加入龍武軍的,崔乾佑還需要自己的“主人”,幫忙解決脫離奴籍的問題。

  這一步看上去並不難,而且是有幾乎寫明瞭的“潛規則”可以走。但崔乾佑得罪了方有德,就證明無人會為他出頭辦這件事。

  除非是方有德的兒子方重勇出面擔保。

  最後,崔乾佑還要通過龍武軍的考核,順利進入其中,最好還能弄一個低級軍官噹噹。

  這得虧是李隆基正好在重組龍武軍,招募天下勇壯不問出身。要不然,崔乾佑連這條路都走不通。

  可以這麼說,現在的情況,等於是他原來那個號的社會關係都廢了,現在要重新安置一個身份。

  這件事就恰好只能方重勇來辦,其他人來了都不好使。

  “此事是有些難辦,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到時候讓你恢復軍籍便是。

  當然了,重新回幽州肯定不可能。”

  方重勇沉吟片刻說道。

  崔乾佑大喜過望,今夜他本就抱著玉石俱焚之心,沒想到此事居然還可以柳暗花明!

  “你是博陵崔氏出身,就算家道中落,去考個明經科的科舉應該問題不大啊。世家出身,為何不行科舉之事呢?”

  方重勇忽然想起這一茬,疑惑問道。

  科舉流行之後,世家當官的優勢被大大的強化了!

  這個說法看似比較奇怪,但根據大唐開啟科舉後的情況顯示,門蔭的官員比例,越來越低;而科舉中第的官員當中,世家出身的人不在少數。總體上說,世家子弟當官的比例,反而是擴大了而不是縮小了。

  “郎君有所不知啊,河北人家裡若是沒有人脈,去參加科舉,哪裡有出路啊。

  唯有從軍,才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一提到科舉,崔乾佑眼神黯淡下來。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大唐對河北的科舉歧視政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名鼎鼎的“學期房”制度,已經快把很多河北世家變成“河南世家”了。

  要是不到長安租房準備科舉,再像狗一般四處走門路行卷,那科舉中第的幾率,絕對是零。

  “原來科舉這麼難考啊。”

  方重勇忍不住感慨的嘆息了一聲。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鄭叔清就跟他說過,他要考進士,和崔乾佑一樣,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零。

  除非苦讀十年書,然後一步一步往那個圈子裡鑽。

  考不上倒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進士科太難考了,靠真才實學,和別人同臺競爭,方重勇完全沒機會。

  但他作為方有德之子,中第卻又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考上的辦法包括但不限於聖人背後授意欽點,考官大放水,替換試卷,甚至是直接請槍手替考等等。

  要是這些都不行,李隆基還可以單獨給方重勇一個人開一道恩科。

  比如說“賢良方正科”。

  類似的名錄只要皇帝想開,隨時都能開,就只有方重勇一個人參加,不中也中了。

  典型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在這個時代,如果一個人已經淪落到要規規矩矩去跟別人爭科舉名額的地步,那就證明他的家道已經中落到了一定程度,馬上就要滑落到寒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