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73章 你上你能行


                 方重勇不是食言而肥的人,說寫保證書就寫保證書。

  他當即用河西節度府書房的筆墨,在辦公用的大紙上寫道:

  “涼州府所屬州府參軍方重勇,自願參與處理天竺僧人被屠及劫掠一事的偵緝。

  並願意承擔所有不利後果,與河西節度府無關。”

  幾行字寫完,一旁圍觀的崔希逸、郭子儀等人全都肅然起敬。

  這麼大孩子就知道人無信不立,長大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啊!

  再考慮到他爹是方有德,自家兒郎子侄,估計將來都得拜託這位“方衙內”照拂了。

  崔希逸擺擺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其實你也不必這麼認真。

  河西諸如此類的事情,偶有發生,也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了。甚至還有比這惡劣十倍的事情發生。

  只要還有胡商從大唐拿絲綢販賣到西域,類似的事情就永遠不可避免。”

  讓一個初來乍到的九歲孩子立軍令狀,就算崔希逸不要臉,河西諸多官僚與邊將還要臉呢!

  “誒,不必多言。崔節帥等某的好消息便是了。”

  方重勇對著崔希逸拱手告辭說道,並不想過多的透露自己的計劃。

  因為他也不太信得過崔希逸。

  地方行政長官粉飾太平和稀泥的例子實在不要太多,非親非故的,方重勇不認為自己“虎軀一震”就能把對方“震住”。

  崔希逸微微點頭,隨即苦笑道:“你量力而行,就算不成,本帥也勢必不會為難你的。這樣的事情,從來都是糊塗賬。”

  方重勇立下“軍令狀”辦事不成,被河西節度使懲治,這事要是傳出去,別說方重勇老爹方有德是幽州節度使,本身就位高權重不好得罪。

  就算對方只是涼州本地的普通孩童,崔希逸也做不到掐著對方脖子將其往火坑裡推啊。

  方重勇啥也沒說,只是對崔希逸躬身行禮,帶著郭子儀等人轉身離去。等他們走後,崔希逸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長嘆一聲道:“其父如虎,其子如龍。方氏,這是要興旺了。”

  ……

  “郎君,這差事,可辦不得吶!”

  一出河西節度府,郭子儀就將方重勇拉到一旁,忍不住對他嘆息道。

  “為何不能辦呢?”

  方重勇疑惑問道。

  “嘿,郎君是王軍使的女婿,也就是半個華縣人了。

  郭某以半個同鄉的身份跟郎君說啊,這軍中的丘八,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呢!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肯定有有無辜的,但列隊好隔一人刺一刀,定然有大奸大惡之輩成為漏網之魚!

  這幫人就算敲打了,也就老實幾天,過了風頭又會跳出來。”

  郭子儀不無感慨的說道,很顯然,他將門出身,從小耳濡目染,太明白這群丘八到底是些什麼玩意了。

  唐代軍官講求登堂入室光耀門楣,基層就盯著那綢緞細軟和黃白之物。自開元以來,起於猛卒的將軍已經越來越少,各級軍官基本上已經被所謂的“將門子弟”所壟斷。

  哪怕開了所謂的“武舉”,也沒有改變這種狀況。

  所以跟基層那些刀口舔血之輩談什麼仁義道德,禮義廉恥,都是虛的!一點屁用都沒有!

  “所以郭判官是想說什麼呢?”

  方重勇故意裝傻問道,他當然知道郭子儀想說什麼,中唐以後那些無法無天的丘八,有的還讓節度使給他們跳舞取樂呢!

  不過又想說卻又不說透,老郭這是在耍滑頭,不想某些話傳出去得罪基層兵將。

  這可不是站隊該有的態度啊!

  郭子儀無奈嘆了口氣,這孩子真不是一般人,不是伱似是而非“點撥”一下對方就會“心領神會”的,這位衙內要的是“態度”!

  郭子儀咬了咬牙道:

  “這光靠整頓軍紀啊,那是整頓不過來的,治標不治本。

  朝廷的封賞也不能少,才能恩威並施,讓這些丘八們服服帖帖。

  錢有關的事情,這個郎君說了不算,甚至王軍使也不算,所以指望不上啦!

  可是呢,打惡仗啊,還真得依靠這些人。刀口舔血的買賣,不是吐蕃人就是突厥人,一不小心命就丟了。

  上陣那是真的要死人吶!指望著他們有事就能頂上去啊,就不能對這些丘八們太嚴厲了。

  違反軍法的時候執法森嚴,發起賞賜來又不肯厚賞,最後士卒譁變是必然。

  如今之事不過常例,以儆效尤,小懲大誡方為上上之策。

  郭某以為這件事啊,在河西節度府那邊記上一筆,將來有機會秋後算賬就得嘞。現在深究,可能會適得其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