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77章 風來急!

  簡單點說,就是雖然當年的匈奴,後來的鮮卑,突厥等看起來很屌。但把他們的軍隊跟吐蕃軍精銳比起來,那些人也就什麼都不是了。

  發動戰爭的幾種能力,比如說動員力,恢復力,執行力,吐蕃都是最頂流的。

  吐蕃雖然是唐初開始崛起的周邊少數民族,但是,他們的思維與文化心態,卻又是“中央帝國”的模式。這一點在中國古代史中僅此一例別無分號。

  也就是說,突厥人之流的遊牧民族,或許夢想著哪一天入長安成為天下的主人,接受四方朝見。這也是為什麼投靠大唐的遊牧民族極多,而且番將可以被大量接納的原因之一。

  大唐的精神就是“以我為主,四海一家”,周邊是中央的臣子,接受中央的冊封,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心態。

  突厥、高句麗、契丹、奚人、刺勒、粟特,無論是誰,都很清楚自己是“蠻夷”,是朝貢大唐的藩屬。

  但是吐蕃是不同的,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蠻夷”。

  吐蕃貴族普遍認同吐蕃是位於山巔(青藏高原)的中央帝國,是應該被周邊民族朝覲的對象,而不是相反。

  換句話說,吐蕃人對於搶劫長安很有興趣,但內心又鄙夷大唐長安不過爾爾,並無周邊草原民族的“弱者心態”。

  他們認為,世間所有的好東西,都應該運到邏些(西藏拉薩)堆積起來。應該被征服的地方,包括但不限於大唐、天竺以及西亞的阿巴斯王朝。他們不應該卑躬屈膝的以臣子身份去侍奉大唐之流的大國。

  這種高傲到幾乎不能溝通的心態,是吐蕃全民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也是吐蕃自崛起後幾乎沒有哪一天不在擴張的內生動力。

  吐蕃人無腦過大斗拔谷攻涼州,這批吐蕃軍是送菜或許不假。但吐蕃軍隊一定是有所圖謀的,而且圖謀的地方,很可能會出其不意。

  甚至不在河西!

  大唐吃吐蕃的虧吃過太多次了,要是不考慮吐蕃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不吝惜人命的習慣,最後一定會付出慘痛代價。

  方重勇想起當初牛仙客對他說過的話,心中不由得一緊。他總覺得,吐蕃軍另有所圖,在河西打得熱鬧,卻又未必是衝著河西而來的。

  牛仙客說吐蕃的主攻方向只能是隴右。

  在河西,多半都是“以攻為守”,讓赤水軍不能南下夾擊與隴右唐軍交戰的吐蕃軍。他們的戰略目的,是有先後順序的,並不是在胡亂打王八拳。

  至於在河西死個幾萬人,按吐蕃人的習慣,對此並應該不是很在乎。

  花門樓外的方重勇,一時間竟然覺得似乎是吐蕃人在把赤水軍當狗在遛。

  每次吐蕃軍都匆匆忙忙而來,河西赤水軍又不得不奔襲兩百里趕到大斗拔谷,與之決戰。

  等赤水軍殺累了,吐蕃人從大斗拔谷退回去了,在地上留下許多屍體。這一波攻勢結束。

  表面上看,似乎吐蕃人虧慘了。可是赤水軍這種戰略優勢部隊若是南下隴右,從北面側翼,對攻打隴右的吐蕃軍進行分割包圍,那麼,最後的結局會怎樣?

  或許會創造那種對戰略格局有重大影響的大勝。

  畢竟,赤水軍在官府賬冊上就有13000騎兵啊!實際上只多不少!

  這支強軍因為被吐蕃人不斷騷擾,不得不駐守河西不能動彈。然後河西節度使也不可能不顧本地防禦,把赤水軍調度到隴右作戰。

  因為河西節度使,與隴右節度使是平級的!

  難道,吐蕃人的戰略,更聰明一些麼?

  方重勇腦中冒出一個可怕的念頭。

  他發現,好像唐軍在與吐蕃人死斗的時候,並未掌握戰略主動,雖然手裡的本錢已經雄厚到沒邊。

  “郎君,已經宵禁了。剛剛崔節帥派人來,要護送我們去上次去的那個別院休息。”

  方大福看到方重勇在發呆,湊過來不動聲色的說道。

  “知道了,去吧。”

  方重勇微微點頭,有點沮喪。

  他很想為唐軍出點力,原本來之前也想了很多。但事到臨頭,總是那樣的緊急窘迫,沒有幫到哪怕一點點忙。

  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情,方大福笑道:“小郎君,日子還長得很呢。以後有的是機會。”

  “是啊,有的是機會。”

  方重勇無可無不可的嘆息了一聲。

  ……

  大斗拔谷北起峽谷口,南至俄博嶺。綿延五十里,現存漢代古道,最窄處僅有能兩人並肩而過,但整體佔地面積卻是不小。

  今夜月明星稀,大斗拔谷的山丘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火把。唐軍在要害處豎起了木柵欄,而吐蕃軍則以全身僅露雙目的重鎧步兵與之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