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89章 離譜的大唐官場

  方有德要是到了西域,一定會把那邊搞得雞飛狗跳。

  李林甫建言讓方重勇擔任涼州司馬,無非是對外人展示一下,他並不是“妒賢嫉能”。只要有才,無論什麼身份什麼年齡,他都願意提拔重用。

  李隆基知道他的心思,不以為意,這些都是開元以來各路宰相的小套路。他對李林甫處理政務的能力還是很滿意的。

  朝野上下都在罵李林甫,這不正好證明了對方可以在宰相的位置一直上坐著麼?如果滿朝文武都跟宰相一個鼻孔出氣,那自己這個長安天子,大唐聖人,要著有何用處?

  李隆基並不因為李林甫捱罵而疏遠他,反而對其更加信任。

  不過李隆基還是明確否決了李林甫,關於提拔方重勇這個十歲孩子當涼州司馬的可笑建議,轉而提拔了此時擔任甘州刺史的蘇知廉,調動到相鄰的涼州來擔任涼州司馬。

  蘇知廉武功蘇氏出身,二十四歲就開始擔任甘州刺史,熟悉河西事務。而且此人年富力強,今年正好二十八歲,擔任了四年刺史,也該要輪轉到別處為官,或者賦閒在家等待選官了。

  由他擔任涼州司馬,正好合適,而且在涼州熟人也多好辦事。

  至於甘州刺史的空缺,則暫時由甘州所屬的建康軍軍使歐陽琟暫代。歐陽琟驍勇善戰,當初便是接替張守珪的建康軍使之職,延續至今,算是張守珪的嫡系人馬。

  接著還有一系列官員的調任與補缺,只是這前前後後,並沒有方重勇什麼事。奏疏上頻頻出現的他,連一根毛都沒有撈到。

  而關於蘇知廉這個人,居然年僅二十四歲就可以擔任甘州刺史這種事情,在方重勇十歲就可以在河西當官的鮮明對比下,也就不算什麼槽點了。

  朝廷中樞上下對於李隆基的詔令並無異議,詔書隨著驛站系統,順利的送到了涼州。

  這種符合唐代基本建制的政令,對於官場中人而言就跟吃飯喝水一般,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有好事之人反推蘇知廉的為官經歷,發現此人若是科舉出身,起碼得十歲就要中進士,一路不停升官,運氣好到爆炸,才能在蘇知廉幹滿甘州刺史的時候擔任小州刺史。

  他們不由感慨在大唐官場,寒門子弟為官之艱難,當真一言難盡。

  畢竟,十四歲才能參加科舉,到進士科考試起碼十六歲了,中了進士以後等待選官要三年這就十九歲。起家校書郎已經算高,幹滿四年就二十三歲。等輪轉到刺史,最快也要到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擔任刺史才是常態。

  所以李白不喜歡科舉並不全是因為身份是商人出身。

  主要原因一來他只會寫詩,其他方面才華有限;二來就算考上了,等出人頭地也要猴年馬月。崇尚“人生苦短,秉燭夜遊”的李白,自然認為與其參加科舉,還不如跪舔權貴來得快來得乾脆,誰讓他自己不是權貴呢?

  ……

  方重勇還不知道自己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他現在忙得很,除了根本不去節度府與涼州府的衙門點卯外,整天都忙得腳尖轉地。

  不過他的所謂“忙”,都是在涼州城內外四處轉轉,多看多聽多學,具體的事情,一件也不管。

  這天,方重勇又來到李醫官的醫館裡面,看看基哥的保健藥研發得怎麼樣了。

  然而這位醫術高超的醫官,卻將一個普通的小陶罐遞到方重勇的面前。

  “聖人的藥還在試,快有眉目了。不過方軍使委託的東西,倒是好辦得很。”

  二人落座後,打開了那個看上去平平無奇,只有巴掌大小的黑色陶罐。

  “方軍使說的將止血藥材半碳化,我試著弄了一下,反正古籍裡面也有相關記載。找了幾個受了刀傷的人上藥,發現止血效果確實好,而且……”

  “而且藥材可以長期保存,不會腐壞,對吧?”

  方重勇笑著問道。

  李醫官一愣,隨即微微點頭道:“確實如此。”

  中藥材半碳化止血,自漢代以來就有書籍說這個事情。只是因為資料的缺失,改朝換代後又沒有迫切需要,所以這個方向一直被束之高閣,沒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之前方重勇讓李醫官試試“快捷止血”,就是想弄一個“戰場急救包”出來。

  “用沸水煮過的麻布條來綁住流血的肢體,再用半碳化的藥材快速止血,這確實是個好法子。

  關鍵是這兩樣東西都可以裝在一個陶罐裡,可以長期保存,可以隨軍攜帶,戰時每個人都能救急。

  這些東西其實弄出來都不難,只是以前就是沒人想到。現在方參軍想到了,光這一條,將來就可救活河西邊軍將士數不清的性命。”

  李醫官坐在輪椅上,對著方重勇深深一拜說道。

  他見過的“衙內”也不算少了,畢竟當年跟在信安王李禕身邊,那個圈子裡面出什麼貨色都不稀奇。心機深沉的有,天真無知的有,欺男霸女不知檢點的也有,唯獨像方重勇這樣不求名利辦實事的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