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05章 逆向思維反殺


                 一連三天,黑水國遺址都沒有挖出方重勇想要的東西,那些零星散落的錢幣倒是挖出來不少,甚至還挖出來不知道是哪個胡商埋下的滿滿一罐“開元通寶”。

  只是在方重勇看來,這些東西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方面是自己的套路沒有進展施展不開,另外一方面,郭子儀也開始催促他提供團結兵的兵員。

  朝廷的政令,是有時效性的,並不能一直拖延。入冬之前,團結兵就要部署到位,否則要追究相關官員的責任。現在到入冬也不過一個多月而已。

  別說是方重勇這樣壓根就沒想招募團結兵,就算他心急火燎的想辦事,只怕一個月以內也很難完成!

  因為基哥將方衙內安置在甘州當刺史的本意,也並不是讓他去完成任務。

  甘州的情況,方重勇搞不定,就是把房玄齡、馬周這樣的人派來也搞不定,單個人無法改變大局。地方上的民力,是被限定死了的。

  無奈之下,方重勇輕車簡從的來到黑水左岸的粟特人城旁聚落當中,向他們的首領康居仁索要團結兵名額。

  以安氏為首的昭武九姓,在大唐建國之初的時候,做了一筆當世罕見的政治投資,將河西走廊整體的併入到大唐的版圖之中。

  當初,昭武九姓的兵馬大多駐紮在涼州城以南的赤水鎮(後改名為赤烏鎮),這便是赤水軍的由來。

  也就是說,赤水軍原本是昭武九姓的兵馬,大唐花了一百多年時間,將其變成了直屬中央的精銳邊軍,作為河西走廊的定海神針,不再是昭武九姓的私人部曲。

  這可以說是投靠大佬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昭武九姓本身的漢化也很明顯,以姓名為例子來說,武周之前,都還有諸如:康薩陁、曹婆羅門、康拂耽延、何伏帝延這樣的“怪異名”,一看就知道是昭武九姓出身。

  結果到了開元以後,昭武九姓當中類似“康太和”“安思順”“李抱玉”(改了姓氏)這樣的名字便已經成為主流,甚至中晚唐時都開始參加科舉。

  若是不看姓氏,基本上分辨不出他們是不是胡人了。

  方重勇面前的康居仁,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帽子上都鑲嵌著各種樣式的寶石,看起來就價格不菲。

  花紋格子的圓領絲綢長袍明顯區別於大唐貴族所穿的圓領長袍,卻又吸收了中原的款式規格特徵。腳上穿著的烏皮靴倒是與中原差別不大,只是略顯“高筒”,完全將腳踝以上包裹了很長一段。

  臉上的絡腮鬍修剪得很工整,一看就是養尊處優之輩。

  “方使君的來意,某已經知曉了,只是,這件事很難辦。”

  康居仁用字正腔圓的長安官話對方重勇說道,不帶一點河西地方口音,漢話說得比阿娜耶還標準!

  “六千團結兵,是多了一點,康統押願意出多少人呢?”方重勇疑惑問道。

  城旁聚落的管理者被稱為“統押”,權力極大!

  “一個人十貫,待遇按朝廷制定的團結兵標準來算就行了,不過軍餉不能拖欠,而且使君必須定下契約,我們可以出兩千人。

  我連聯絡河西諸多城旁一起出兵員,張掖城這裡肯定沒有那麼多。”

  康居仁一本正經的說道,完全是一副在商言商的語氣。

  這個條件很公道,可以說是“市場行情價”,康居仁也沒有多要。他畢竟也是大唐朝廷冊封的官員,如果沒有這個身份,他也無法管理粟特人的城旁了。

  只不過,康居仁的條件,方重勇沒法去接,光多出來的募兵費用就已經很恐怖了。需要額外支出兩萬貫,而且這也只能完成三分之一的團結兵定額。

  更何況,維護團結兵所需的米糧醬菜等物,則一樣不少!

  “這個……某先回府衙,之後再答覆康統押。”

  方重勇面無表情說道,其實心中已經放棄了這個選項。

  “嗯,這個無妨的,方使君請便,買賣不成仁義在嘛。

  不過方使君也先別走,某看你這位侍女,穿著有些寒酸。她有西域血統,不如穿一些西域的服裝,更顯麗質。

  當然了,禮尚往來,某不會收使君的錢,請使君隨我來,去庫房挑選衣服吧。”

  康居仁微笑說道。

  誒?

  做生意做我頭上了?

  方重勇一愣,隨即釋然。

  粟特人亦農亦商,小貴族的身份,可以佔到聚落比例的三成以上。他們又是販賣來自長安與西亞的貨物,又是護送商隊旅行的護衛,又是管理自家田地與牧場的小農場主。

  身份隨著需要而變化,非常靈活。

  所以康居仁既是一個聚落的管理者,也是一個僱傭兵團的首領,還是一個大商人!他的身份可以根據需要隨意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