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17章 疾走的基哥


                 天寶元年初春的青海湖,依然是天寒地凍,氣候嚴苛。這裡的春天,比長安要晚一個多月,而入冬的時間卻更早。

  然而就在這個所有人都認為不會發生戰爭的日子裡,河西節度使蕭炅,隴右節度使杜希望,分別從北面和東面兩個方向出兵,目標就是吐蕃佔據的青海湖沿岸。

  吐蕃人首尾不能相顧,只能大軍北上抵抗河西軍的入侵,在原新城以南谷地,跟王忠嗣所率赤水軍遭遇,二者爆發激戰。養精蓄銳幾個月的赤水軍如猛虎下山一般銳不可當。

  而吐蕃軍這幾個月都是轉戰各地,並未好好休整,體力上出現明顯弱勢。

  此戰吐蕃軍大敗,被斬首千餘,其餘的退走。只因突然天降大雪,王忠嗣擔心唐軍很可能在山間迷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並未追擊。

  只得沿著來時的路線,退回了大斗拔谷紮營,防備吐蕃人的反撲。

  但廓州出發的杜希望,卻屢有斬獲。

  在廓州前線積石軍的配合下,杜希望帶著隴右邊軍主力臨洮軍,連續突破了吐蕃人的三道防線,並奪回了金天軍、威盛軍、武寧軍的原駐地。

  當初三個駐軍皆為一千人的小城,在吐蕃人的突襲下,幾乎支撐不到一天。

  如今被奪回的時候,也沒引起什麼波瀾,吐蕃人的稀爛防守,顯然是沒料到唐軍會從這裡反擊。

  杜希望繼續率部西進,趁著嚴冬黃河封凍期,帶兵攻克了吐蕃在黃河對岸的石橋城!

  猝不及防之下,這座武周時期被吐蕃攻佔的戰略要地被唐軍攻佔,吐蕃又再次進入戰略守勢!

  勝利的戰報雪片般飛到長安,然而這個時候,李隆基卻已經帶著禮部尚書與諸多朝臣離開了長安,在五千龍武軍的護送下,浩浩蕩蕩朝著朔方而去,直奔靈州城!

  基哥為了有人給自己寫詩拍馬屁,不僅讓賀知章一直跟隨左右,就連李白都給帶上了!他哪裡顧得上其他國事啊,現在基哥眼裡只有“天可汗”的榮耀!

  所有對吐蕃勝利的戰報,都被李林甫留在了長安,並未派人在第一時間告知李隆基。

  李林甫決定先拖幾天,等基哥在靈州會盟的那天,再把消息送到。這樣可以讓基哥在同一天收到兩份驚喜。

  雙倍的快樂,豈不美哉?

  ……

  皇帝出巡的隊伍,自然是不可能走得很快。隊伍出長安城當天,可謂是盛況空前,長安百姓皆在道路兩旁觀摩,還有不少好事者高呼萬歲。基哥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竟然下車步行,與沿途百姓握手寒暄。

  基哥感受到了做主人的滿足感與榮耀感,長安就是他的家,這裡就是他的地盤。在這裡,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並且百無禁忌。

  懷著興奮到幾乎無法控制的心情,基哥出了長安以後一路向西,心裡想著的,便是草原鐵勒諸部在靈州城對自己俯首稱臣的場景。

  四個字概括:美不可言。

  浩浩蕩蕩的隊伍來到了離長安不遠的馬嵬驛,這裡早就被清場。

  之前所有居住在這裡的閒雜人等,無論是多大的官,都被“請”了出去,就連驛卒都被換成了宮裡的宦官。

  在長安,基哥的威望是沒有盡頭的,沒有誰敢對他怎麼樣。然而出了長安,可就未必如此了。

  龍武軍將軍陳玄禮非常謹慎,那些細小不起眼的保衛工作,他也做得很到位。

  馬嵬驛大堂的牆壁上,掛著很多木板,那些木板上面寫著的,是大唐各路詩人們留下的作品。

  此刻還未天黑,基哥頗有興致,帶著賀知章,李白等人在欣賞這些作品,順便點評。

  不得不說,基哥的文學修養還是很高的,身邊又不缺賀知章、李白這樣的詩詞大家,自然是對牆上掛著的那些木板不太看得上。

  基哥什麼好詩沒見過?

  比如說張說的那首,基哥就覺得不怎麼樣。張說是宰相不假,但寫詩的水平確實很一般。

  “玉顏雖掩馬嵬塵,冤氣和煙鎖渭津。蟬鬢不隨鑾駕去,至今空感往來人。

  這是誰寫的詩,牛唇不對馬嘴,這樣的作品怎麼也能掛牆上?”

  基哥終於發現了當初方重勇離開長安去河西時留下的那首詩,可惜落款是“無名氏”,一時半會也找不到是誰寫的。

  基哥隱約覺得這首詩是在暗諷自己,但是他沒有證據。

  僅憑“鑾駕”二字,還不能說明啥。沒法說是本朝的皇帝,更沒辦法說是在指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