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20章 帝王之怒,心證即可


                 參與會盟鐵勒各部的首領與使節,都在兩天之內陸陸續續離開了靈州,前往草原。

  總體上說,李隆基對這次會盟的成果是相當滿意的,他完成了當年太宗才有的功績。大唐帝王之中,太宗第一他第二,現在看應該是沒什麼爭議了。

  李隆基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這是一次幾乎沒有瑕疵的會盟儀式!

  如果不把楊玉環失蹤算在內的話。

  當日負責值守的幽州邊軍十將張巡及以下五十人,如今已經全部下獄。雖然這些人眾口一詞的說是楊玉環執意要參加黃河以北草原上的宴會而離開,他們並不知道去了哪裡也無法阻攔。

  但是基哥需要的並不是解釋,他也根本不想去深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基哥只要結果!

  結果滿意,他就不追究,結果不滿意,那就對不起了。

  至於這些丘八們是不是無辜的,基哥不太看得上,他覺得無所謂,沒有放在心上。

  如果楊玉環回來了,那麼這些人隨便處置一下就行了,甚至輕輕放過也可以。

  如果楊玉環回不來了,那麼這些人陪葬是必然的。

  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無論是瀆職或者陰謀,都無所謂,基哥不想費心思深究。張巡他們事先準備好的說辭,基哥甚至都沒好好去聽,更沒有花費力氣去審問偵破。

  唯一可以確認的是,楊玉環一行人,應該是過橋的時候落水了。那座臨時搭建的木橋,在宴會召開的當晚無故垮塌!楊玉環一行人極有可能就是在過橋的時候遭遇不測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這座臨時橋樑,本就是一次性耗材,而且還留了“一鍵毀滅”的暗門。打仗的時候,敵人騎兵追擊,斷後的隊伍是可以在頃刻之間毀滅這座橋的。

  方重勇前世的橋樑,也多半有這樣的功能,方便拆除。

  而當地黃河上正兒八經的石橋,則是在更遠的地方。真要說起來,基哥也是罪魁禍首之一,是他把宴會地點定在木橋以北的空曠草原上的。這裡並不是經常走的道路。

  這座橋最近太多人走了,光鐵勒諸部的首領與使節就有兩千人以上,這還不包括幽州邊軍。木橋的質量本身就很一般,李隆基在過橋的時候就感覺腳下一陣木料摩擦的聲音。

  負責修建木橋的朔方軍邊將段秀實,這次也被殃及池魚,一同被拿下審問。不過他的待遇還是要比張巡他們好了不少。

  三天之後,第一個壞消息傳來。

  在黃河下游的某一段,當地漁民下網捕魚的時候,撈起來一具穿著宦官服飾的人,正是當初服侍楊玉環的宦官之一。

  屍體很快就被送到靈州城,由本地最好的仵作負責勘驗。

  仵作並不是官職,它只是民間負責喪葬,經常跟屍體打交道的那些人的統稱。這些人偶爾在官府需要時協助驗傷、勘驗屍體,這一行被稱為“仵作行”。

  參與驗屍的老仵作得到了一個十分確定的結論:溺水而死!

  當李隆基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就沉下去一大半!

  猜測中的截殺,仇殺,陰謀暗殺,或許全都不存在,很可能環環他們就是橋斷的時候正好在上面,落水而死的。

  似乎是在印證基哥的猜想一般,後續這些屍體被陸續找到,幾個宦官和宮女的屍體一個不差。也全部都是溺水身亡。

  唯獨沒有楊玉環的屍體!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基哥心中期盼著奇蹟,但是他也明白,希望很渺茫。

  春天的黃河,凌汛其實剛剛過去,只是河水裡的那些碎冰已經沒了。白天還好說,夜裡的水溫卻依然低得嚇人。夜裡掉進河裡,除非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撈人上來,然後烤火取暖,薑茶熱身去寒。

  否則就算不溺死,凍也被凍死了。

  基哥現在所面臨的情況,就像是樓上的一隻靴子落地,在等另外一隻也落地罷了。

  朔方節度府的大堂內,李隆基焦急不安的走來走去。幽州節度使方有德,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及靈州刺史等人,全都一言不發,低著頭看地,誰也不願意觸黴頭。

  正在這時,此番出征的幽州邊軍行軍長史顏杲卿,滿頭大汗的走了進來。他看了看面沉如水的李隆基,又看了看一旁大氣都不敢出的方有德等人,在肚子裡醞釀了許久的話,此刻卻不知道要怎麼去說了。

  “有消息了麼?”

  李隆基激動的走上前來,一把拉住顏杲卿的衣袖問道。

  “回聖人,確實有消息……”

  顏杲卿低下頭,不敢跟李隆基炙熱的目光對視。

  一看對方這神態表情,李隆基的心就沉到谷底了。

  他慢慢的鬆開顏杲卿的袖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龍袍,隨即沉聲呵斥道:“有什麼事情就說吧!”

  “回聖人,太真修士被找到了,遺體已經被清洗乾淨……”

  顏杲卿已經快要說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