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96章 什麼叫公平?

  大唐鼎盛時期,一共有1607個縣。哪怕是此時此刻,超過一千五百個縣也是鐵板釘釘沒有任何疑問的。

  如果把長安這樣需要十二個縣尉的京城,以及河南洛陽、涼州武威這樣需要四個以上縣尉的超級州府也算進來,那麼最起碼需要兩千四百多個縣尉才能補齊編制。

  一口氣殺十二個,縣尉總數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好像也不太多啊。

  不懂大唐政治的外人,肯定是這麼看的。

  然而,長安城的縣尉與縣令,還有個說法,叫“中樞高官預備隊”!

  在這裡當縣令的,很多時候,下一步升遷就是六部司曹甚至是六部侍郎。而在這裡當縣尉的,下一步升遷就是監察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

  把這十四個人殺了,等於是把現有政治勢力的後備團給殺乾淨了!會極大影響今後三到五年的朝廷中樞政治格局!

  方重勇出的這一招,讓方有德與文官集團劃清界限,打的就是一個出手快準狠!他沒事研究大唐官場的各種體制和潛規則,已經研究了五年以上,在這方面,可以說方有德完全是個“弟弟”。

  現在這個提議,可謂是“動靜小”,不過是殺幾個七品官八品官;“效果好”,把文官整體得罪得死死的,起碼明面上是這樣。

  長安縣令就不說了,算是“半步六部大員”,那長安縣尉為什麼也不好動呢?

  因為長安城的縣尉,是一個很詭異的職位。不僅是職位本身很坑,還存在著“六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

  用簡單明瞭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幹苦力得不到升遷的倒黴蛋,外加五個不幹事又青雲直上關係戶,這樣的關係。

  長安縣裡面,只有管治安與兵事方面的長安縣尉,又叫“賊曹尉”,是真正幹實事的。其他五個縣尉,全部都是混子。這些人將來是要當宰相的。他們這樣的清流官,由於出身與受教育的不同,也沒有什麼什麼實際能力去當好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縣尉。

  萬年縣也是如此。

  然而更可怕的是,賊曹尉一般是無法得到升遷的,朝廷中樞也沒有他們位置,乃是真正的“幹事沒好處”。

  這就好比張九齡去當縣尉,他當然有能力寫詩,有能力寫文章,甚至還有能力給皇帝出主意。

  但是他肯定沒能力去斷案,去跟基層百姓打交道,去收稅,也不屑於此。

  所以張九齡若是在長安縣尉這個位置上,也會是“透明人”,說難聽點就是混子。

  這次李亨造反,長安萬年兩縣居然毫無反應,還不如提前得到消息的鄭叔清,其實關鍵原因也在於此。不是他們不想動,而是“大唐自有國情在”。

  這些關係戶們都把長安縣尉當跳板,此職位乃是眾多官僚眼中的“清貴官”。

  有鑑於此,又有誰會真正辦事呢?

  而那個真正辦事的,又因為長期得不到升遷,所以破罐子破摔,乾脆躺平不怎麼管事了!雲九小說

  事實上長安城內權貴眾多,連京兆府尹鄭叔清都要逢人喊“乾爹”。那長安縣尉和萬年縣尉這樣小小的一個基層官員,又能做什麼呢?

  薛王一家要造反,管轄範圍內的萬年縣尉,也就是那個賊曹尉哪怕聽到了一點風聲,他敢去查嗎?他敢上報嗎?

  萬一是假的,殺他一家人都不夠填坑的,那還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啊!

  所以方有德所說的“殺一儆百”,從這個角度看,倒也沒冤枉那些人。

  類似這種“混子官”,在長安中樞有很多,比如說人人羨慕的“校書郎”,白居易就曾經自嘲他當這個官的時候就是個很專業的混子,鳥事不幹白拿錢。

  對於大唐官場種種體制性的弊端,基哥已經沒有心力去管了,所以他聽到方有德這話,也只是緩緩的搖了搖頭。

  “長安萬年兩縣縣令,罷官。”

  李隆基慢悠悠的繼續說道:

  “那十二個縣尉裡面,很多人就是管理庫房的,李亨造反,也不關他們的事情,將這些人罷官好了。

  剩下那兩個負責緝捕的賊曹尉,直接斬了以儆效尤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