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26章 基哥の野望


                 方重勇一行人繼續向西,前往隴右節度使駐地鄯州城,沒多久就到了離落門驛“遺址”不遠的渭州州治襄武縣縣城。他們還沒來得及入城,就看到有個穿著大紅色官袍的中年人迎面而來。

  此人乃是弁冠,硃(同朱)衣裳,素革帶,烏皮履,穿著是典型的公服。

  由於方重勇身上也穿著紅色官袍,跟對方的打扮如出一轍,此時他也不得不從人群中走出來問詢。

  低調是應該的,掩耳盜鈴就沒必要了。

  “可是方御史當面?”

  眼前這位中年人異常客氣的詢問道。

  方重勇微微點頭,叉手行禮道:“正是在下,請問閣下是……”

  “某乃是渭州刺史薛上童,在此等候方御史多時矣。某在府衙備下接風宴,還請方御史一行不吝賞臉。”

  薛上童熱絡的說道。

  方重勇也微笑點頭,叉手行禮道:“感謝薛刺史盛情,請引路吧。”

  聽到這話,薛上童明顯的鬆了口氣,哈哈大笑道:“誒,方御史客氣了,這邊請,這邊請。”

  薛上童一點架子都沒有,自顧自的在前面引路,看得方重勇身後的裴秀等人連連咋舌。

  管崇嗣想起自己在長安拜碼頭連連被拒,方重勇隨便走哪裡都是有人接待,不由得感慨人與人大不同,同年不同命者,人比人得死。不格小說網

  其實如果是普通的刺史,方重勇肯定稍稍推脫一下,隨手打個哈哈就敷衍過去了。畢竟趕路要緊,去外地公幹可不是旅遊,耽誤時間常常就會出大事!

  刺史嘛,大唐三百多個州三百多個刺史,你算老幾?

  但是這個薛上童,方重勇卻不能怠慢了。原因在於此人姓薛,而不在於他是刺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薛上童一家,堪稱是“刺史家族”,背景非常了得。

  薛上童的曾祖父,是跟隨李二鳳打天下,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薛收。順便一提的是,薛收的父親乃是隋朝內史侍郎薛道衡,同樣是大名鼎鼎,家學淵源。

  薛上童的祖父也很不得了,是唐高宗李治時期,大唐的宰相兼文壇領袖薛元超。薛元超的姑母是薛婕妤,唐高祖李淵的妃嬪。

  薛元超娶了巢王李元吉之女,和靜縣主李氏。李氏生薛曜、薛毅、薛俊三子,而薛上童就是薛俊的子嗣。

  不談能力,光這家世就能嚇死人。

  薛元超的其他兒子且先不談,就說薛俊這一家。

  薛上童的父親薛俊是慈州刺史就不說了,薛上童的兄長薛獻童是同州刺史,薛奇童是慈州刺史,弟弟薛季童在長安擔任秘書正字,薛貞童是岐州司法參軍。

  也就是說,薛上童的四個兄弟要不就是刺史,要不就是中樞官員,這還不談他那些堂哥堂弟!

  薛元超孫子輩的名字都叫“薛某童”,就中間那個字不一樣,非常有辨識度。方重勇雖然不認識薛上童,但薛某童這樣的名字,在大唐官場已經是“江湖傳說”,成為段子四處流傳,想不被人認出來都很難,因為辨識度實在是太高了。

  一聽這名字,方重勇就知道面前這位刺史乃是自己絕對不要無故得罪的!除非是對方不開眼了硬是要挑釁,那才要考慮反擊一下。

  現在薛上童熱情的邀請方重勇去渭州府衙赴宴,他能說不麼?

  一行人來到府衙,方重勇就看到府衙大堂內拼了幾張桌子,上面擺滿了渭州本地的美食,其中以羊肉和胡餅為主,素菜比較少。

  開席之後,方重勇搞不明白薛上童打的什麼算盤,便一個勁的與之套近乎,說著沒有油鹽的客套話。

  酒過三巡之後,薛上童忽然畫風一轉,不動聲色的詢問道:“方御史可是為了渭州逃戶而來的麼?”

  “可以不是,也可以是。”

  方重勇用食指敲擊著桌面,意味深長說道。

  聽到了這句暗示極為明顯的話,薛上童假裝什麼也沒聽見,依舊是招呼眾人吃吃喝喝。等宴席散去之後,薛上童將方重勇一行人安置在襄武縣縣城外的驛館,然後邀請方重勇一人去他的私宅“欣賞書畫”。

  ……

  襄武縣中一處優雅靜謐的院落中某個廂房內,眼看四下無人,薛上童拉著方重勇的袖口低聲哀求道:

  “請方御史拉某一把!將來某必有重謝!”

  比方重勇大二十歲的薛上童一點都不顧自己的面子。

  “某如何能救命呢?”

  方重勇一臉好奇問道,他還沒搞明白薛上童想幹啥。薛家這家世,貌似也不要他方某人來救吧?

  “自天寶以來,渭州百姓逃亡甚重,本地大戶更是棄農田轉放牧。如今某接手渭州刺史以來,州內百姓戶口,已經從兩萬多戶下降到一萬二千戶不到。

  朝廷要是糾察起來,這攤子太爛,某實在是擔當不起啊!”

  薛上童聲淚俱下說道。

  當刺史為什麼坑,為什麼唐代官場之人都是儘量避免外放刺史,就是因為莫名其妙的坑太多了!

  唐代的州,除了京畿地區,以及那些超規格的“府”以外,其他的無非是上中下三等。開元年間,共有四輔、六雄、十望、十緊、一百九十個上州、二十九個中州、一百八十九個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