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29章 故事背後的故事


                 大唐在狄道縣以西的地方,再也沒有任何一個驛站,武階驛便是隴右地區最靠西的一個驛站。過了狄道縣之後,這裡便隨處可見當年廢棄了的營壘殘骸。

  有的是唐軍的,有的則是吐蕃人的,還有那些走幾里地就能見到一個,規模不等的戍堡。在隴右邊境,戰爭的痕跡隨處可見,畢竟,大唐與吐蕃休兵也就這幾年的事情,之前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

  出於刁民害朕思維的警覺性,方重勇並沒有傻乎乎的直接奔向鄯州城,而是在鄯州以東最近的龍支縣縣城停留了下來。龍支縣因為臨近龍支谷而得名,建在一座山丘的高臺之上。

  這座城的經濟價值近乎於無,但軍事上卻是監視河湟谷地人員進出的絕佳“觀察哨”。

  不得不說,大唐的強盛,讓它可以利用這樣不具備經濟價值的城池,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承擔得起損耗。

  方重勇為什麼不直接去鄯州城“報到”,而是選擇在龍支縣停下來呢?

  因為他既是監察御史,又是隴右監軍使,在隴右地區有著自由活動的絕對權力,並不需要向包括隴右節度使杜希望在內的任何人報備。

  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絕對不能因為個人感情而忘乎所以,從而忽略該有的禮儀與矜持。不格小說網

  換句話說,方重勇並不是隸屬於隴右節度使麾下序列的人員,而是代表朝廷在此地公幹,甚至還有監視隴右地區軍務的隱藏任務。他只聽命於朝廷,具體來說,宰相的話都不需要聽,只需要聽命於基哥一人!

  至少是現在,方重勇跟隴右節度使杜希望,屬於兩條平行線。理論上,彼此之間不得干涉對方的政務和軍務。

  這也是基哥派方重勇去隴右的初衷:招兵,順便看看隴右邊軍那邊的情況怎麼樣。

  然而,理論上的事情終究只是鏡花水月。

  方重勇之所以還是要去鄯州城,只是因為要在隴右各軍中挑選精銳好手,所以不跟隴右節度使打交道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仰仗杜希望的配合。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方重勇會低聲下氣,直接跑到鄯州城,像個下屬一樣去給杜希望點卯請安。

  龍支縣縣城在大唐區劃中是“縣”,但它卻是一座地地道道的軍營,非常規範的屯兵之地。這裡駐紮了五百邊軍,乃是隸屬於臨洮軍序列的一個營。

  這座位於山丘之上的小城,方重勇目測長度不超過一千米,寬度才一百多米!把軍營、糧倉、庫房、校場等地除開,也就沒多少空間給隨軍家屬了。

  等方重勇一行人進入龍支縣縣城後,營主立刻把自己的居所讓了一出來,並派人去鄯州城,通知隴右節度府派人來跟方重勇對接政務。

  到了天黑,在草草吃過一頓邊軍的普通飯食後,方重勇便來到那間石頭搭建起來的簡陋臥房。他在屋內點起火把,並將一張草繪的地圖放在滿是灰塵疏於打理的石桌上查看。

  昏黃的火光下,他的思緒好像飛到了前幾天實地考察過的,狄道縣北面長城堡以北不遠,那個叫“康狼山”的山谷之中。

  方重勇腦中浮現出一眼望不到頭的吐蕃軍隊,步騎混合,許多人身披重甲。這裡南北有路,東西都是峽谷無處躲藏。

  這支被困在康狼山山谷裡的吐蕃軍,本可以跑路。他們剛剛被南面長城堡內殺出來的一支唐軍偏師所敗,南進的路被堵住了。那個叫王海濱的將軍,殺了他們不少人。

  唐軍雖然勇猛,但兵力不值一提,還不到康狼山山谷內吐蕃軍的十分之一。

  這時候,大概是王海濱的氣焰太囂張激怒了對手。吐蕃人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掉頭集中兵力跟王海濱所率唐軍偏師決戰。

  最後在消耗了大量兵力與士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殲滅了這支唐軍後,吐蕃人卻滿驚恐的發現,南北走向的山谷,兩邊的出口被隨後“趕來”的唐軍主力堵得嚴嚴實實。

  然後就是一邊倒的屠殺!吐蕃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幾個將領逃回了國內。

  後來吐蕃人的文獻記載,對這次出征的準備工作,洋洋灑灑寫了一百多個字;

  而對於這次出征的結局,則是惜墨如金的寫了一個字:還!

  “你在看什麼呢?”

  耳邊忽然傳來裴秀的聲音,方重勇從沉思中清醒過來,接過對方手裡的酒壺,感慨的嘆息道:“只是在覆盤當年唐軍對陣吐蕃的戰況而已。”

  “就在這張廢紙上?”

  裴秀也沒跟方重勇客氣,直接坐到屋內的石凳上,指著石桌上那張畫得很潦草的大紙。上面的線條很明顯是一個峽谷,左右兩邊封閉,上下兩邊是道路。

  紙上還標註了很多看不懂的記號符號。

  “對,就在這張紙上。”

  方重勇嘆了口氣,好像很是惆悵的樣子。

  “呃,那你覆盤出什麼來了呢?”

  裴秀今日的心情好像很不錯,好奇寶寶一樣的詢問道。

  方重勇本來想習慣性的來一句“你懂個屁”,忽然有點心軟,開始可憐起面前這位“棒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