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36章 聖人讓我給你帶個話

  鄭叔清還沒說完,基哥就抬起手,示意他閉嘴。

  “朕知道很難,但邊鎮軍餉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欠,也不是個事。

  鑑查院之事,後世史書勢必有人會詬病朕。但朕不擔心罵名,愛卿放手去辦吧,國家為重。”

  基哥的話讓鄭叔清想哭。

  你踏馬就是在一旁看戲的,被後世詬病的人是老子好吧!

  如果基哥不是皇帝,鄭叔清早就氣得拂袖而去了,可誰讓別人會投胎呢?

  兩害相權取其輕,鄭叔清覺得,自己當這個所謂鑑查院的院長,也好過滎陽鄭氏沒有牌面人物而漸漸沒落要強得多。捱罵就捱罵吧,反正現在罵過他的人也夠多了。

  “微臣明白了,明日便可走馬上任。”

  鄭叔清對李隆基叉手行禮道。

  “誒,那倒不至於急成這樣。鑑查院這個衙門要設立,中書門下省的手續還是要的,過幾天吧。

  聽聞你現在賦閒在家以後,方國忠在信中極力推薦你擔任此官職,你可得好好謝謝他。”

  基哥笑眯眯的說道,轉眼就把方重勇給賣了。

  “方國忠?”

  鄭叔清一時間沒聽明白這廝到底是誰,隱約在哪裡聽過。

  “就是與你相熟的方重勇,他現在在隴右擔任節度使。”

  基哥淡然說道,故意省略了“代理”二字。

  “隴右節度使?”

  鄭叔清大吃一驚,方重勇這毛孩子已經當節度使了麼?

  基哥擺了擺手,不想聊關於方重勇的話題。

  “鑑查院之事頗為要害,微臣先行告退,回家思慮一番再說。”

  見天子已經跟自己沒什麼話要說,鄭叔清只好帶著滿心疑問行禮告辭。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基哥若有所思。

  方重勇給他出了一明一暗兩套組合拳,可解軍費之急。鑑查院是明面上的一套,暗地裡還有一套。只是,暗地裡的那一套要交給誰去辦呢?

  基哥一直在揣摩合適的人選,卻依舊是毫無頭緒。

  ……

  安人軍所扼守的通道,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星宿川”。

  這條路,是隴右通往大斗拔谷的必經之路。當然了,這條路中間一段,是吐蕃軍控制區,人跡罕至條件惡劣,吐蕃人在當地也沒有據點。

  但他們卻可以從這裡發兵,北上可攻大斗拔谷,南下可攻鄯州。唐軍在隴右其實一直處於戰略被動狀態,發起進攻的人反而是吐蕃這邊,決定是戰是和的,也是吐蕃而非是大唐。

  說白了,河湟谷地就是個四處漏風又水草豐美的“低地”,要守住這裡跟吐蕃人對峙,就必須大量駐軍,暫時沒有第二種辦法。

  自上次在河源軍中軍收服王難得沒過兩天,方重勇就帶著一眾被囚禁在河源軍營地,那些參與譁變安人軍亂軍刺頭,來到了星宿川的大通城。

  又叫“大通堡”。

  相比於河源軍的營地分佈鬆散,安人軍的軍營與堡壘呈現一體化的趨勢,屬於石城外有木堡的結構,經營得非常森嚴。

  看著安人軍建設規整的營地,方重勇忍不住點點頭,總算在隴右看到個靠譜的人了。不得不說,哥舒翰還是有點才幹的,做的事情比本職工作更多,任上不斷加固了堡壘的防禦,並擴展了堡壘外營地的佈置,箭樓拒馬比比皆是。

  當然了,哥舒翰也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隴右邊軍缺編,其實是一個年度跨度很長的事情,有數十年之久,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

  並且這種事情具有非常強的彈性。

  大唐與吐蕃的局勢一旦緩和,比如說金城公主外嫁吐蕃那一段時間,大唐與吐蕃關係就緩和了不少,戰爭停止。那麼隴右邊軍就會開始缺編,吃空餉,放募兵回家耕田。

  表面上看不可思議,實則是邊軍軍費壓力太大而不得不如此。

  方重勇記得前世互聯網上有件“唐軍大勝吐蕃”的網紅戰例。

  就是史書記載,隴右安人軍在駐地附近一個叫渾崖峰的地方,一個沒記錄姓名的將領,以五千之眾抵禦吐蕃四十萬大軍,並戰而勝之,將吐蕃人的攻勢化解。

  其他槽點先不說,這裡頭有個關鍵信息,就是安人軍五千人!換句話說,當時安人軍只有五千人,或者說只拿得出手五千人!

  方重勇認為,吐蕃人四十萬突然壓境,安人軍居然還留一半人在營地,讓出一隻手跟吐蕃人打仗,這未免也太託大了,怎麼看怎麼不符合正常邏輯。

  所以這五千人極有可能就是安人軍的全部兵力了。

  本來他對這種“網紅史記”不屑一顧的,今日才知道,或許史官沒搞錯,只是不太好意思說吃空餉的事情。

  當時安人軍能戰鬥的應該只有五千,吃空餉吃了不少是一種原因,還有可能是不少傷兵不能出營或者陣亡的人來不及補充。但大唐隴右邊軍數量某些時候少於預計,這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