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49章 回首更疑天路近


                 鄭叔清所住持的鑑查院的相關“鑑查”工作,可謂是卓有成效。

  不說波瀾不驚吧,起碼也可以說是雞飛狗跳。

  在基哥的默許下,鑑查院的“鑑查使”們聞風而動,無論是長安城內各大衙門,還是勳貴之家,都不乏這些人進進出出,一個個面色平靜中帶著獰笑。

  他們上打九十九,下打小朋友。無論是宰相又或者是六部尚書,還是身上有爵位五陵年少,權貴子弟。只要是違規了的,被罰一筆錢是跑不掉的。

  至於因為緣由什麼被罰,只能說花樣種類繁多,不可一概而論。總之從文案錯別字,到家宅違建超過禁制,被逮到都會被罰錢。

  沒錯,除了罰錢以外,鑑查院不會施加任何其他處罰措施。反正不交錢就要罷官,褫奪爵位,一招鮮吃遍天。這一招在長安權貴圈子可謂是人見人怕。

  而狀告鑑察院之類的事情,壓根就沒人去管,所有彈劾的奏章都被基哥壓住不處理。而且說一千道一萬,這些“可抓可不抓”的小辮子,攤開放在陽光下曬,沒有任何狡辯的空間。

  在錦袍裡面套個“黃馬褂”,你還有理了?這種事太過抽象,可不興細說啊。

  在各種高強度罰款的措施下,輸送隴右邊軍的絹帛堆滿了府庫,一車又一車運往蘭州,再從蘭州中轉到鄯州,最後發放到隴右邊軍士卒手中。不格小說網

  王忠嗣很幸運,方重勇在前面已經把路給鋪好了,不需要他特意處理邊軍欠餉的事情。王忠嗣只需要考慮秋季的時候,該怎麼應付吐蕃人的猛攻就行了。

  當然了,現在不缺軍餉,不代表將來也不缺。將來的事情只能將來再說。

  不過經過一番“大清洗”,長安城內的各級官僚與各路勳貴們也學乖了。他們開始穿衣服一絲不苟,完全符合規定,哪怕脫光了也不怕鑑查院的人找茬。

  勳貴們從前所建的逾制屋舍,他們自己主動派人拆卸了,無論怎麼查都無懈可擊。有的官員甚至將自己的宅院轉讓給親戚,自己在外面“租房”住。

  我租的房子,逾制可就不關我鳥事了吧?

  至於錯別字的小辮子,各級官員們的應對辦法,就是寫公文能免則免。只要我不寫公文,那就不可能被你抓到錯處。

  如果非寫不可,那就反覆檢查,同僚之間互相審核。至於說這樣會影響辦公效率,那就少辦點唄,每天準點下班就行了。

  總而言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鑑查”雖然喜歡不走尋常路,但所查的那些小辮子,其實都可以分門別類,更是有跡可循。

  說穿了,可以用的套路就那麼多。時間長了,這些招數就不靈了。畢竟,大家當官只為求財只為發達,不是為了給自己找麻煩。規矩多了,自然也有應對的辦法。

  顏真卿本想借著籌集軍費的機會,滌盪一下長安官場的不良習氣。然而,明面上的風氣確實被肅正了幾分,可各類潛規則卻開始大行其道。

  這就好像官員們確實不敢明著收錢,但他們可以靠賣詩文賣字畫斂財啊!字寫得好,被富人幾千貫買一副墨寶回去供奉收藏,有什麼不行的麼?

  鑑查院搞那些糾察文案錯別字之類的小事,除了斂財外,又能真正起到什麼樣的正面作用呢?

  對此,顏真卿憂心忡忡,前去找鄭叔清商議對策。

  然而,鄭叔清卻不以為意,直接回了一句:既然鑑查不好使,要不,咱們向聖人建議,賣官鬻爵吧?

  顏真卿頓時無言以對。

  兩人理念不同,說不到一塊去。鄭叔清就是基哥要他做什麼就做什麼,既然現在鑑查已經不好使了,那麼下一步只能上歷朝歷代的保留節目“賣官鬻爵”了。

  至於肅正官場之類的雜活,鄭叔清壓根就沒考慮過。

  這種事情聖人都不急,他這個臣子著急什麼?

  二人不歡而散,顏真卿也不想折騰了。

  這天,高力士來鑑查院,通知鄭叔清去興慶宮議事。等鄭叔清到了勤政務本樓的書房之後,他才發現除了自己以外,還有一個有過數面之緣的年輕人,應該是一箇中樞官員,在六部上班的。

  “鄭愛卿,這個月鑑察院收的罰款,數量是多少呢?”

  基哥笑眯眯的詢問道,看起來就像是個慈祥的老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