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72章 無利不早起

  對於選擇不同農作物耕種的家庭來說,經濟壓力也可能完全不一樣。

  至於品質等級如何定,不同種類農作物(包含水果)的稅收怎麼定,中樞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按各地的民情來。

  或者說中樞給了標準也是白給,其中可以上下其手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這種收稅方法,別說是在唐代了,哪怕到了方重勇前世那個時代,也完全沒有可操作性!

  不出亂子是不可能的!

  李林甫的本意是好的,他想通過將固定數額變成固定比例,再把農副產品也加入稅收的行列,從而調整民間不同階層的賦稅壓力。

  但他沒想過唐代這種吏治水平,要實行如此繁雜的稅法,到底現不現實。

  方重勇可是對基層政務非常熟悉的官員,對於李林甫搞出來的這個“三司稅法”,到底有沒有減輕農民負擔,他心裡可是清楚得很。

  朝廷確實是稅收更多了,但窮人也過得更苦了!越是有操作空間的政策,那些在地方上有權有勢的大戶們就越方便操作。

  徵收比例既然按農產品的等級分,那可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某些大權在握的人,有的是辦法減輕自己身上的稅負。

  李林甫一聽到方重勇說“三司稅法”,他就面色僵硬。這自然是因為這種稅法推行的效果很差,而且被不少地方官府抵制。被方重勇當面調侃,讓他這位大唐右相臉上很不好看。

  “大唐看起來花團錦簇,可這土裡的肥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本相為聖人操持國家,也是戰戰兢兢。某些事情沒辦好,那也在所難免嘛。”

  李林甫輕描淡寫的打哈哈說道,隨即將剛剛煮好,已經加了鹽的茶水遞到方重勇面前。

  “此法不可行,趁現在還沒造成大亂,不如廢掉,改為實行兩稅法。”

  方重勇輕輕擺手說道。

  “那麼何為兩稅法呢?”

  李林甫好奇問道。

  “國家以地稅和戶稅為主,將各項稅收都劃分其中,統一徵收,不再徵收租庸調了。

  其中稅款分夏、秋兩季徵收,所以某將其稱為兩稅法。

  朝廷以後只收兩稅,其他的苛捐雜稅都不再徵收。在徵收兩稅的同時,發行交子,讓百姓們以交子來交稅。

  朝廷根據貧富評定等級差科,確定戶口等級。

  根據等級不同,兩稅徵收比例也不同。富戶多收,貧戶少收,僅此而已。”

  方重勇以平淡的語氣說出了石破天驚的話語!

  對!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啊!

  李林甫激動得一把揪住方重勇的袖口,死死不放!

  他改革大唐的稅制很多年,小修小補了很多,比如說降低租庸調的比例,增加地稅的比例,其中都是朝著方重勇剛剛說的所謂“兩稅法”的方向在發展。

  只是沒有對方做得那麼徹底,或者說想搞也沒法搞,缺乏改革的客觀條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旦要改“實物稅”為貨幣稅,其他困難先不說,首先面臨的問題便是“貨幣”的數量奇缺!

  朝廷要改“收錢”,那起碼得社會層面有銅錢吧?連錢都沒多少,朝廷哪裡收得到錢呢?

  如果官府要收銅錢,只會有一種結果,那便是經濟崩潰。只要朝廷定下收稅的時間,那麼“銅錢”的價格會在收稅期內洶湧膨脹。

  而交稅的百姓,則需要捏著鼻子,把自己的農產品賤賣換成錢。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會損失一大筆財富,最後這些財富會被手裡握著大量銅錢的世家豪強們,通過操縱市場價得到。

  普通百姓和朝廷都是輸家。

  而白銀、黃金等物一樣奇缺,大唐不缺的只有絹帛。要是收絹帛作為稅收,那就又走回租庸調的老路了!改革等於沒改。

  然而現在朝廷如果發行交子,就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地方上的世家豪強想操縱物價,怎麼搞得過可以無限制印錢的朝廷呢!

  李林甫很容易就想明白了這個關鍵。

  當然了,如果真的這樣改革……李林甫絲毫不懷疑,他大概活不過一個月,稅法大概也沒辦法順利推行下去。

  誰是富戶誰多收稅,顯而易見,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定為富戶啊!

  更何況現在很多世家豪強都是免租庸調的,他們現在只交地稅戶稅而已,負擔很輕。而實施所謂的“兩稅法”,就是紅果果的從他們口袋裡撈錢!不加任何掩飾!

  比如說京兆韋氏,再比如說京兆杜氏這些人,他們在長安郊外有大量田產,根本不交租庸調。

  如果把這些家庭定位為“超級富戶”,按所佔有田產的實際面積徵收,而且還按最重的比例去徵收的話。

  結果會如何?

  用腳指頭去想也知道,新稅法怎麼可能推行得下去啊!

  最後只會讓這些貴族們發動他們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搞事情,如果不能達到目的,他們甚至會聯合起來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