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95章 丘!八!之!魂!


                 大斗拔谷,峨堡嶺上,一邊倒的戰鬥正在持續著。血肉橫飛,喊聲震天。

  從一開始,驚慌失措的吐蕃人,就沒能組織起成建制的防禦。

  攻城開始以後,幾個銀槍孝節軍的健卒,將繩索套在吐蕃人補城牆的木柵欄,用力一拉。本就因為風吹日曬而脆弱不堪的木柵欄,便應聲而倒。

  看到“城牆”被突破,十多個回過神來吐蕃軍士卒,連頭盔都沒來得及換上,就衝到柵欄缺口處補位。隨即他們中的一些人,便被飛來的幾支箭射中脖子,倒地不起。

  在河西軍中並稱為轅門二龍的烏承恩與烏承玼,此刻一人手裡一把大弓,正在協助銀槍孝節軍中的尖刀部隊衝城。何昌期手起刀落連砍三人。他身後的十幾個士卒互相掩護,交替突進入城。

  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何昌期身旁還有不少銀槍孝節軍精銳用弩箭開道,吐蕃軍士卒像是被割麥子一般陸續被撂倒,大部分人連舉盾的時間都沒有。不斷有人從城內的巷道內衝出來,卻如同添油戰術一樣,建制散亂,只能各自為戰,像是無頭蒼蠅一般亂撞。

  峨堡沒什麼城門可言,木柵欄隨處都是。

  唐軍神兵天降,已經從幾個缺口同時衝入城內,見人便砍,好似洪荒猛獸一般突進。連盔甲都沒穿的吐蕃人,基本上中了弩箭就喪失了戰鬥力,接下來只剩下早點被砍死,還是晚點被踩死而已。

  “雞賊”的吐蕃人,因為惡劣多變的氣候,普遍沒有披甲,事實上日常巡邏也沒法披甲。雖然吐蕃軍中的森嚴軍規,三令五申要求執勤必須披甲,但在峨堡幾乎沒有人在認真執行。

  立法者,永遠都不知道基層執行的痛在哪裡。

  大斗拔谷之中氣候多變,嚴寒來了要脫去甲冑,酷暑來了也要脫去甲冑,有時候一天當中寒冷與酷暑天氣輪迴好幾次,每一次都不到一個時辰。

  在這種氣候下穿盔甲巡邏,有時候搞不好真會死人的。

  而這幾十年都沒唐軍來攻峨堡,吐蕃軍中誰會有心思千日防賊呢?

  奴隸制的吐蕃,很多時候嚴格的軍令直接變成了擺設。只要對應的地點長期沒有戰鬥,守備鬆懈是必然現象。

  何昌期領著銀槍孝節中的先登五十人,一路從柵欄缺口殺到峨堡的城樓,身上白色的羊皮衣,已經全部染紅。他的頭盔,面頰,雙手上全都是血,一滴一滴落到地上,連橫刀都砍壞了五把!

  他身後跟著的數十人,也差不多都是這個樣子,一個個都殺紅了眼,最後只靠衣著來判斷是不是敵人,只要沒穿白色羊皮衣的,統統殺掉!基本上都是一個眼神判斷,身體就條件反射一樣的判斷要不要揮刀。

  直到殺穿了峨堡,這幫人的腦袋才冷靜下來,身上的熱汗變成冷汗。他們看著滿地猙獰的屍體後怕,忍不住吞嚥著唾沫。看到地上已經流淌成溝的血跡,強忍著噁心不吐。

  這些士卒當中不少人身經百戰,但也有不少是第一次上陣。被選入銀槍孝節軍,只是因為身體好,技戰術出色,不代表他們就動真格的親手拿刀殺過十人百人。

  這些士卒衝殺的時候壓根沒想那麼多,也不知道自己手裡到底有多少人命。等戰鬥結束後才發現,他們這一隊人已經成了殺神,其他銀槍孝節軍的人員自覺用連射臂張弩給他們補位打掩護。

  不僅是帶隊的何昌期殺人多,他身後那一隊人也不少。短短一個時辰,轅門二龍一共射完十個箭壺,每個箭壺裡平均五十支箭,戰鬥結束後,兩人的雙臂都在顫抖不停。

  在方重勇事先的高壓命令下,這一千人的銀槍孝節軍先鋒軍,因為擔憂敵軍兵多,在戰鬥時已經處於大腦空白狀態。哪怕後來吐蕃人士氣打崩了,他們也一樣手起刀落,殺了跪在地上求饒的吐蕃軍士卒再說,根本沒過腦子。

  封建時代的軍隊打仗,往往百分之十五的戰損士氣就要崩潰,很少有一方一口氣把對手全部殺完的。而峨堡嶺之戰的血腥,就在於銀槍孝節軍明明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卻根本不聽吐蕃人怎麼求饒。

  反正就一個字:殺!

  殺完為止!

  他們並不是以殺人為樂,而是在緊張狀態下不自覺的發揮出全部的戰鬥力,如同輸入了固定程序一樣,已經打瘋了。

  除非方重勇在這裡下死命令,否則無論是誰下令讓他們停下來,這些人也沒辦法執行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