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99章 國家養兵百五十年

  “節帥,做拒馬的木料不夠了,我們要把這些木筏都拆了麼?”

  何昌期看方重勇抱臂沉思,指著眼前堆集的木筏疑惑問道。

  “那倒不缺這點木頭。”

  方重勇輕輕擺手,似乎是在自言自語,盯著這一堆木筏出神。

  ……

  吐蕃人在後勤基地亹源丟失的第三天,就已經知道那裡被唐軍佔領。

  於是負責攻打鄯州北路的吐蕃軍,作出了一個後來讓方重勇感覺迷惑不解的操作:固守大通,堵死亹源通往大通的那條行軍穀道,並在出口處埋伏了重兵!

  就等著唐軍突襲的時候打悶棍。這個操作跟方重勇在穀道那一頭做的事情如出一轍,可謂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

  方重勇這些唐軍將領們不瞭解的是,亹源雖然是吐蕃人的後勤總基地,但吐蕃軍也有自己前線所屬的囊霞,物資需要從亹源轉運。算是一種分散部署,分散風險的做法。

  而且大通本地還有耕地,有牧場,可以提供相當一部分軍隊口糧。對北線吐蕃軍影響最大的事情,反而不是糧草,而是亹源儲存了很多軍械,包括箭矢與鎧甲,這些已經沒辦法送往前線了。

  由於吐蕃北路軍軍械缺乏,並且暫時無法補充,隴右河源軍駐地感受到的軍事壓力驟然一輕。吐蕃軍退回大通守礙口去了,只留下數百遊騎偵查唐軍動向,驅趕唐軍零星斥候,轉入被動防守之中。

  雖然北線的壓力暫時減輕,但南線的吐蕃人卻加大了對石堡城的攻勢!

  亹源丟失幾日後,重整旗鼓的吐蕃人氣勢洶洶朝著石堡城山頭對面的定戎城而來,並一舉拿下。留下三千精兵在石堡城外紮營,跟定戎城的吐蕃軍互為犄角,圍住石堡城不進攻。

  又過了一日,南線吐蕃軍一萬人衝擊安戎城(湟源縣),與唐軍在城外野戰,小敗後不疾不徐退回石堡城外營寨,等待唐軍來攻。

  唐軍沒有追擊。

  王忠嗣嚴令隴右鎮各部不許擅自出戰,只有吐蕃人衝到安戎城外,才可與之對陣。

  兩日之後,吐蕃軍再出一萬人衝擊安戎城,再次與唐軍在城外野戰,再次不敵,再次退回石堡城外營寨。

  傻子都看得出吐蕃人想幹啥,但就是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除非把自己這邊人命填進去絞肉。

  面對不把士卒人命當回事的吐蕃軍,跟他們拼消耗是最笨的辦法。吐蕃人與大唐對陣,幾乎每一次,包括大唐慘敗的時候,都是吐蕃這邊陣亡的人更多。

  但勝利與否,那是要看戰略目的是否達到,而不是數斬獲人頭數量。

  見唐軍不上當,吐蕃軍開始一波一波派人攻石堡城,每次五百人,打完以後撤回來補充夠了再上,日夜不停十班倒的攻城!

  這下王忠嗣也坐不住了。

  他急令在湟水縣休整的李光弼,帶著建制不完整的天威軍,火速前往安戎城。

  等李光弼帶兵抵達後,唐軍在安戎城已經集中了三萬以上的兵力,可以在大非川以東的這條狹長又寬闊的山道上,跟吐蕃軍從容決戰了。

  又過了兩人,王忠嗣親帥天威軍八千精銳,外加隴右各部生力軍五千人,一路奔襲石堡城,大破吐蕃營寨,斬首兩千,解除了石堡城之圍。

  吐蕃軍並未潰敗,而是且戰且退,一路退回了大非川。

  鑑於當年在大非川的痛苦記憶,唐軍追到已經廢棄的宛濟城就停了下來,並再一次退回前線大本營安戎城。

  此刻王忠嗣內心十分憂慮,他已經用上了最後的預備隊,而且隴右鎮幾乎所有的精兵,都在安戎城附近,和吐蕃軍爭奪石堡城。

  他連一支兵馬都不敢調走,因為這樣會破壞脆弱的軍事平衡。後方只有河源軍這一支被打殘了的孤軍,真能保住後路不失麼?

  ……

  方重勇前世的時候,門源盆地以南,有一條驢友們都很愛走,也很安全,風景還很優美的古道。它在北宋的時候,被蒙古人稱為“祁漢開溝”,寓意為“白色的小路”。

  因為這裡在北宋時,已經是蘭州以西走私馬匹與茶葉的專用通道,於是也被各族親切稱為“茶馬小道”。

  這天夜裡,方重勇領著三千銀槍孝節軍步卒,牽著馬走在這條茶馬小道之中。他頭頂上是銀色的月光,在穀道內的山泉中映照著,耳邊是嘩啦嘩啦的流水聲,身邊是大片的密林,時不時傳來不知名鳥兒的啼叫聲。

  他們這些人,不像是來行軍的,倒是很像在此地探險,眾人心情都比較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