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306章 基哥大破防

  領頭的人叫耶律明光,也可能是化名,反正是契丹人沒跑了。”

  邊令誠忍不住嘆息說道。

  挖礦的契丹奴隸,串聯起來暴動並殺死縣衙派來的看守,然後攻佔縣衙後奪取府庫裡的兵器,再趁著朝廷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攻佔州府,挾持刺史,建立草臺班子。

  怎麼說呢,這種事情在方有德看來如同天方夜譚一般,可就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關鍵是,他上輩子沒聽說過盛唐時候有這種鳥事啊!

  殺了安祿山,大唐難道不是該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麼,怎麼冒出這種鬼事情出來了?

  契丹俘虜安心挖石炭就好了,他們竟然敢造反!

  方有德心中一股火氣躥了起來!

  “明白了,本將軍這便去點兵,滅掉那幫反賊。”

  方有德將一隻手握在佩劍上說道。

  “如此,奴便可以回去覆命了!”

  邊令誠鬆了口氣,感覺自己好像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平時的時候,基哥的政令是暢通無阻的,說什麼就是什麼,宦官去傳令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還可以收點小紅包什麼的。

  然而一旦出了事,需要從長安向外界求援的時候,很多從前理所當然的規則,就不那麼好使了。比如說這次,若是方有德被某個皇子收買了,藉著平叛的名義,回長安“勸進”怎麼辦?

  正好拿他邊令誠的人頭祭旗!

  所謂人心隔肚皮,任何一點點風險,都足以葬送掉帝王的江山,更何況只是將領保送皇子登基這種“低風險”的從龍之功呢?

  “長安應該還有不少神策軍的部曲,聖人為何不派那些人去平叛?”

  方有德冷不丁問了一句。

  “方將軍啊,這種話,不是奴這個經常往外面傳聖旨的小宦官可以回答的吧?”

  邊令誠苦笑道。

  眼前這位,那是真不如他兒子方重勇會做人。要是方重勇在這裡,交子或者財帛,早就遞過來了!更不會問這種讓人沒法回答的問題!

  邊令誠在心中吐槽了方有德一番。

  “行吧,一個時辰後啟程,邊內侍隨軍同行吧。”

  方有德壓住內心的不快,無奈搖頭說道。

  踏馬的,安祿山都死了,長安近在咫尺的地方居然來這麼一出叛亂,還建國稱帝,真是豈有此理!

  方有德像是吃了一顆蒼蠅那樣,難受得不得了。

  ……

  天寶八年初夏,王忠嗣派人長安獻俘沒多久,關中就出了一件讓人跌破眼鏡,又令天子李隆基顏面無光的“大事”。

  一群本來這輩子都應該挖石炭挖到死的契丹俘虜,“毫無徵兆”的在盛產石炭的邠州叛亂,建立了一個草臺班子“大周”,強立李唐宗室子弟李齊物為帝!

  一個叫高回的人,自任“宰相”。而領兵的“大元帥”,則是自稱耶律明光,契丹人。就這麼個四不像的怪物,基哥居然一時間愣是不敢把它怎麼樣!

  倒不是長安沒有辦法平叛,而是在基哥看來,這件事只能算是個“引子”,或者叫魚餌,又或者可能只是最先蹦出來捱打的“替身”。

  真正的幕後之人,基哥還沒看到,但他堅信此事一定有陰謀!

  神策軍精銳正好去了渭州抵禦吐蕃,這群契丹奴隸早不叛亂晚不叛亂,偏偏在長安兵力最空虛的時候叛亂,要說沒有人跟他們打配合,基哥打死都不信!

  基哥堅信,那個“幕後之人”,就是希望自己從長安抽調兵馬去平叛,到那一刻,就是他動手的時候!

  權鬥滿分的基哥,壓住了內心的衝動,下了一道詔令:關中各州謹守門戶,不得妄動,不得以勤王平叛的名義調兵離開本州地界,違者以叛亂論處。

  緊接著,他又下了第二道政令:各皇子與親王宗室,不得離開所在州縣,不得從外地返回長安。

  基哥左思右想,似乎感覺不是很放心,於是又下了第三道政令:長安無限期宵禁,金吾衛巡街,在長安各坊市搜捕賊人!

  契丹人這麼有恃無恐敢叛亂,一定有內應。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刁民了,必須出重拳!

  與此同時,基哥在得知民亂的第一時間,就派遣經常參與“外勤”工作,並且經驗豐富的邊令誠,秘密前往渭州,通知方有德回師長安,但是不告知方有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基哥最春風得意,認為自己天下無敵的時候,這幫契丹奴隸給了他狠狠一耳光!讓他顏面盡失,天朝上國的幻影被人戳破,成為了權貴茶餘飯後想說又不敢說的笑話!